郭建麟的搜索引擎

標籤

2017 (6) 246 (1) 4.0 (11) 4C (1) 4P (1) 5G (2) 91APP (1) 二代 (5) 入口網 (1) 土地 (1) 土地公 (1) 大佬 (1) 大數據 (3) 工作證 (1) 工廠 (6) 不動產 (1) 中國 (13) 互聯網 (28) 分紅 (1) 化妝品 (3) 手機 (2) 比特幣 (2) 牛根生 (1) 代工 (2) 北美 (1) 台灣 (6) 奶昔 (1) (2) 生技 (1) 交互式網購 (3) 光棍節 (4) 全聯 (1) 名言 (5) 在地化 (1) 多層次傳銷 (6) 如新 (1) 成功 (5) 早安健康 (1) 百度 (2) 自行車 (2) 行動支付 (1) 行動裝置 (3) 行業洗牌 (1) 佐藤琢磨 (1) 李嘉誠 (2) 車迷觀眾 (1) 亞馬遜 (1) 咖啡 (1) 居家 (1) 林書豪 (1) 物流 (2) 物聯網 (18) 直播 (1) 直銷 (6) 社交 (1) 社群 (5) 花草植物 (1) 阿里巴巴 (8) 保養品 (1) 信息 (5) 品牌 (6) 城市儲存倉 (1) 後淘寶時代 (1) 故事 (1) 活萃司10 (2) 研華 (2) 科技 (20) 美利達 (1) 美食網 (3) 美容 (1) 美麗說 (1) 胡潤富豪榜 (2) 致富 (1) 限量 (1) 案例 (1) 浪潮 (3) 消費互聯網 (15) 消費者 (3) 消費者時代 (15) 能量飲 (1) 財金 (2) 迷你倉 (1) 馬雲 (11) 動畫 (1) 區塊鏈 (4) 商業模式 (14) 國土 (1) 國發會 (1) 捷安特 (1) 教學 (1) 淘汰 (1) 產業互聯網 (8) 產業風雲 (5) 視訊 (2) 移動裝置 (2) 移動寬頻 (3) 第九波 (1) 連鎖管理 (3) 郭台銘 (6) (1) 創業 (9) 媒體 (1) 富豪 (1) 無人機 (3) 稅務 (1) 統計 (2) 華人健康網 (3) 虛擬貨幣 (3) 虛擬實境 (1) 賀寶芙 (2) 越南 (2) 雲端 (12) 雲端硬碟 (1) 微型企業 (1) 微軟 (10) 微軟亞洲研究院 (2) 新加坡 (1) 新年 (1) 新零售 (10) 遊戲 (1) 零售智慧轉型指標 (12) 電子商務 (37) 電信 (1) 電動BIKE (1) 電腦 (8) 鼎新 (2) 團購 (2) 算命 (3) 管理 (2) 網電 (3) 網銷 (7) 裸照 (1) 製造 (1) 價值主張 (1) 導購 (1) 數位轉型 (8) 歐盟 (1) 蔡崇信 (1) 銷售 (3) 機車 (2) 機器人 (6) 橫幅 (1) 獨特 (3) 選品 (1) 錢財 (4) 營銷 (8) 聯盟 (14) 賽事 (3) 趨勢 (21) 鴻海 (3) 職場 (4) 轉移資金 (2) 醫美 (1) 雞肉 (1) 懶人包 (1) 簽證 (1) 霧運算 (1) 蘋果 (1) 蘑菇街 (1) 黨產 (1) A-Team (3) AI (5) APP (1) B88C (2) BAT (2) C2B (4) ERP (1) F1 (3) FB (4) Forbes (3) Google (6) GT (2) HEC (6) HTC (1) IBM (1) IM App (1) Indycar (1) INTERUSH (8) IoT (1) IPO (4) iRacing (1) ISO2015 (1) KMT (1) LINE (2) mail (1) Nascar (1) O2O (10) pchome (1) Twitter (1)

2017年4月7日 星期五

成功接班學

成功接班學:把自己當成第一代創業家
作者:高宜凡 │ 攝影:賴永祥
出處:2015年6月號《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第348期

接班,是許多第一代創業家心中的痛。不是太過親力親為,就是兩代觀念鴻溝造成傳承卡關。所幸,機械業已有不少二代接班人浮出檯面,為世代交替開了第一聲槍響。

過去兩年來,無論機器人、第三波工業革命、工業4.0、智慧製造等熱潮,機械業都首當其衝。

機械業對台灣經濟一直有著無法取代的影響力。為因應未來挑戰,今年成立滿70週年,擁有2700家會員的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也開始了世代交替。

3月底公會進行改選,本屆48位理監事名單裡,已有超過45%(22位)都非第一代創業家。

其中,更有許多年齡在40歲上下的年輕面孔,如58年次的「上銀科技」執行副總卓文恆、67年次的「慶鴻機械工業」副總經理王陳鴻,最年輕的「台勵福」總經理林佳郁,今年不但只有36歲(68年次),而且還是女性。

「以前如果跟老一輩講,以後會有不到40歲的女性理事,他們根本無法想像!」甫上任的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笑說。
傳承卡關 第一代太事必躬親

其實從前兩屆的理事長徐秀滄開始,機械公會就已開始進行換血,讓年逾70的理監事轉任顧問,好拔擢年輕一輩進入核心決策圈。

柯拔希強調,機械業是台灣的「工業之母」,對其他產業影響深遠,然而,企業跟人一樣,必須經歷生老病死等過程,即便台灣機械業具備技術基礎或產業聚落等條件,缺乏新血一樣無法持續。

2014資誠(PwC)全球家族企業報告即指出,比起全球16%家族企業擁有具體接班計畫,台灣的比率低到只有5%!

另一份針對中小企業的調查更發現,全台超過130萬家中小企業中,接近1∕4經營超過20年,但目前檯面上的多數經營者都過了退休年齡(65歲)。

因此,接班應該是許多第一代企業家們心中最大的痛。事實上,上一代太過老當益壯、事必躬親,反而會延遲下一代接班。

柯拔希形容:「有人當了一輩子董事長(第一代),就有人得當一輩子的總經理(第二代),」這種傳承卡關的案例,屢見不鮮。

當上理事長前,50多歲的柯拔希曾是公會最年輕的常務理事,過去被許多第一代企業家戲稱「子供」(kodomo,日語的小朋友),「開會時他們常講日語,我們完全聽不懂。」

分析出身背景,機械業第一代創業家多是學歷不高的黑手,專注技術能力與產品知識;第二代比較有國際視野跟新的科技概念,兩代特質明顯不同。

而且,受日式教育觀念影響,第一代往往對接班人極為嚴厲,吝於稱讚。「每天被罵,真的很難有成就感,搞到後來,許多第二代都不肯接班,」一位機械業高層感嘆。

二代領導更開明、具國際觀
所幸,目前機械業第二代,因為各種主客觀因素,已逐漸冒出頭來。

機械公會祕書長王正青表示,機械業歷史可追溯到250年前的第一波工業革命,很多原理沿用至今,「所以根基很重要,」接班人最好從基層幹起,才知如何創新。
今年進入上銀科技滿20年的機械業大老卓永財獨子卓文恆,便是一例。

崇右企專(今崇右技術學院)會計科畢業後,他原本在台北的公司當稽核,後來才到上銀幫忙,至今歷練製造、業務、財務、研發等許多部門,被父親有計畫地一步步養成。

15年前,上銀從滾珠螺桿跨足線性滑軌,新產品部門卻被對手集體挖角。

當時卓文恆臨危受命,調往線性滑軌部門擔任最高主管,負責穩定軍心,延續之前的研發項目與生產進度。「雖然那時大家有點慌,還好都趕上了,」卓文恆回想。

建立戰功後,卓文恆慢慢培養自己的管理風格,比起父親的能言善道和強勢態度,他作風溫和,讓部屬容易親近,更能暢所欲言。許多不敢當面向卓永財唱反調的言論,員工們都習慣找卓文恆吐苦水,希望他「找機會」轉達。

除了不同的領導風格,由於第一代較欠缺外語能力與國際觀,因此,海外市場也是第二代較有把握的表演舞台。

尤其,今後機械產品可能應用到物聯網、醫療照護或能源等全新領域,這些新科技應該也是第二代比較容易進入狀況。
最佳接班方法:讓他們創業


其實如何培養接班人?一直是熱門話題,只是沒有公認的最佳方程式。

有企業家把孩子從小送出國、沾洋墨水,回國後卻水土不服,搞得不中不西。有人則喜歡自己鍛鍊,亦步亦趨地緊迫盯人,下一代卻老唱反調,變成公司內的不穩定因素。

政大企管學系講座教授司徒達賢建議,要讓年輕一輩快速了解企業運作與經營甘苦,最好的方式是放手讓他們創業去!

笑說自己是「第1.5代」的機械公會新任理事長柯拔希,就是這樣子的成功案例。

儘管名義上是有70年歷史、居製藥機械領導地位的「光大企業」創辦人長子,但柯拔希接掌家族公司時,光大只剩一個空殼。父親跟叔叔已分家,工廠設備也全部賣掉,他幾乎得從頭開始。「所以我認為自己叫1.5代,過程比較像創業!」

柯拔希回想接班時的策略轉折,「從小在家幫忙,發現包一顆膠囊不過幾毛錢,那要賺到什麼時候才會好野(富有)?所以一定要做有難度、而且高附加價值的東西。」

他知道光大熟悉藥品客戶群,醫藥業又強調機械設備的認證程序,擁有很高進入門檻,於是讓光大從傳統的膠囊包裝工廠,轉為專門生產藥品包裝機械的設備商,逐漸站穩腳步。

如今,除家族企業光大,柯拔希還擁有合邦電子、豪璟建設、洲子洋建設等周邊事業,可說是橫跨多種領域的「雜食系」企業家。他打趣地說,就是因為沒被原來的東西綁住,所以後來比較容易經營別的行業。

誠如一位知名二代企業家所說,接班人最好以「沒有退路」的嚴肅心態面對接棒,「雖然外界會認為,你的一切都是繼承來的,但你應該把自己當成第一代的創業家!」若不是第一代,那至少也要如柯拔希一樣,抱著1.5代的心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