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麟的搜索引擎

標籤

2017 (6) 246 (1) 4.0 (11) 4C (1) 4P (1) 5G (2) 91APP (1) 二代 (5) 入口網 (1) 土地 (1) 土地公 (1) 大佬 (1) 大數據 (3) 工作證 (1) 工廠 (6) 不動產 (1) 中國 (13) 互聯網 (28) 分紅 (1) 化妝品 (3) 手機 (2) 比特幣 (2) 牛根生 (1) 代工 (2) 北美 (1) 台灣 (6) 奶昔 (1) (2) 生技 (1) 交互式網購 (3) 光棍節 (4) 全聯 (1) 名言 (5) 在地化 (1) 多層次傳銷 (6) 如新 (1) 成功 (5) 早安健康 (1) 百度 (2) 自行車 (2) 行動支付 (1) 行動裝置 (3) 行業洗牌 (1) 佐藤琢磨 (1) 李嘉誠 (2) 車迷觀眾 (1) 亞馬遜 (1) 咖啡 (1) 居家 (1) 林書豪 (1) 物流 (2) 物聯網 (18) 直播 (1) 直銷 (6) 社交 (1) 社群 (5) 花草植物 (1) 阿里巴巴 (8) 保養品 (1) 信息 (5) 品牌 (6) 城市儲存倉 (1) 後淘寶時代 (1) 故事 (1) 活萃司10 (2) 研華 (2) 科技 (20) 美利達 (1) 美食網 (3) 美容 (1) 美麗說 (1) 胡潤富豪榜 (2) 致富 (1) 限量 (1) 案例 (1) 浪潮 (3) 消費互聯網 (15) 消費者 (3) 消費者時代 (15) 能量飲 (1) 財金 (2) 迷你倉 (1) 馬雲 (11) 動畫 (1) 區塊鏈 (4) 商業模式 (14) 國土 (1) 國發會 (1) 捷安特 (1) 教學 (1) 淘汰 (1) 產業互聯網 (8) 產業風雲 (5) 視訊 (2) 移動裝置 (2) 移動寬頻 (3) 第九波 (1) 連鎖管理 (3) 郭台銘 (6) (1) 創業 (9) 媒體 (1) 富豪 (1) 無人機 (3) 稅務 (1) 統計 (2) 華人健康網 (3) 虛擬貨幣 (3) 虛擬實境 (1) 賀寶芙 (2) 越南 (2) 雲端 (12) 雲端硬碟 (1) 微型企業 (1) 微軟 (10) 微軟亞洲研究院 (2) 新加坡 (1) 新年 (1) 新零售 (10) 遊戲 (1) 零售智慧轉型指標 (12) 電子商務 (37) 電信 (1) 電動BIKE (1) 電腦 (8) 鼎新 (2) 團購 (2) 算命 (3) 管理 (2) 網電 (3) 網銷 (7) 裸照 (1) 製造 (1) 價值主張 (1) 導購 (1) 數位轉型 (8) 歐盟 (1) 蔡崇信 (1) 銷售 (3) 機車 (2) 機器人 (6) 橫幅 (1) 獨特 (3) 選品 (1) 錢財 (4) 營銷 (8) 聯盟 (14) 賽事 (3) 趨勢 (21) 鴻海 (3) 職場 (4) 轉移資金 (2) 醫美 (1) 雞肉 (1) 懶人包 (1) 簽證 (1) 霧運算 (1) 蘋果 (1) 蘑菇街 (1) 黨產 (1) A-Team (3) AI (5) APP (1) B88C (2) BAT (2) C2B (4) ERP (1) F1 (3) FB (4) Forbes (3) Google (6) GT (2) HEC (6) HTC (1) IBM (1) IM App (1) Indycar (1) INTERUSH (8) IoT (1) IPO (4) iRacing (1) ISO2015 (1) KMT (1) LINE (2) mail (1) Nascar (1) O2O (10) pchome (1) Twitter (1)

工業4.0

鼎新『互聯網+』全景戰略藍圖-2017企業高峰年會開場致詞
鼎新電腦舉辦第五屆企業高峰年會,由鼎新電腦台灣東南亞區事業群 張進聰 營運長致詞,感謝各位企業伙伴一同共襄盛舉。在致詞當中張營運長提到,自前年起工業4.0和智慧機械的相關議題開始熱絡討論,當時包含新北市政府、台中市政府也針對了生產力4.0與智慧機械相關議題,邀請了鼎新來共同討論與規劃,因此在2016年會就提出了「跨界融合,提升生產力」的主題,邀請了工研院的杜紫辰主任來作演講,其實當時鼎新對於工業4.0也僅只有雛形和想法;而後進展到了2016年的8月份,在台北國際自動化展的內容,就有許多廠商已經有完整的製造現場自動化與管理資訊整合的系統方案出來,同時,這也是鼎新電腦第一次參加自動化展有三個展覽區,呈現軟硬整合的智慧製造整合應用方案。

其次,我們與中原大學攜手建置了中原大學智能製造的示範基地,即將於今年完工,相信在產學合作下,對於學術研究有場域空間及助力,其實在短短的一年當中,鼎新能有這樣的成果,所以我們也深信,今天的活動「迎接智能時代,實現智能+轉型」這樣的主題,在明年也勢必能開花結果。

今天我們與各位分享的,首先智慧互聯網的發展,促使了我們更重視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改變了人際之間連接、溝通和獲取資訊的方式,線上線下的消費模式改變了人的消費方式,為了滿足消費者客製化、個性化的需求,產業不得不改變生產、研發,以及物流配送方式,也不得不改變資本獲得的方式,作到跨界合作的跨界資本相互投資的方式,這二年鼎新也深深感受到這樣的趨勢。


鼎新提出了內修一線、外聯三環與智能互聯的「互聯網+」的全景戰略藍圖,鼎新提的內修一線是什麼?

不管是您是製造或流通企業,相信各位都有自我能力提升的空間,包含了您要作自動化、智慧化還是要把自動化與數位化的結合,進而作到了智能化,這就是我們所有的通企業之能的提升;當自我能力的提升之後,就勢必往外跨,結合供應鏈和需求鏈的整合,過往由於基礎建設與智能化的不足,前幾年我們就提到了但仍有其挑戰的,但在現在智能化的進步與成熟下,這些事情我們是可以作得到的。

在智產業互聯之後,進而我們企業之間,如何把我們剩餘的產能與資源,能作到重新的聚合的利用,作到社會化的資源共享,這樣的構想有點類似UBER的共享平台,鼎新把這樣消費端的資源共享這樣的理念與架構,能運用到產業當中,協助企業作到產能共享與利用,這是我們鼎新未來要落實與前進行的方向。

本次企業高峰年會的講師特別請到 前行政院長 張善政、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 盛治仁、雲品溫泉酒店總經理 陳惠慈、商研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副所長 李世珍、望隼科技營運支援處處長 蘇憲奇、鼎新電腦智能製造專家 蘇景峯等多位專家蒞臨主講,必定能提供精闢與實用的內容分享,敬祝各位收獲滿滿,謝謝大家。

摘錄天下雜誌
《工業4.0:即將來襲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2016/07/10 21:03

工業4.0 58秒的競爭(摘錄天下雜誌)


「你生產的產品無法連網,以後不會有人跟你買,而你的產品就算能連網,你不善用連網產生的數據,會有別人來把服務你客戶的生意搶走,」推動工業4.0的先驅、《工業4.0:即將來襲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作者桑德勒(Ulrich Sendler),在德國慕尼黑接受《天下》專訪時指出,「這類事情來的速度,比任何人想像的都還要快,什麼都不做,等於自殺。」 

工業4.0蔚為風潮,但無可否認,台灣還處在大多數人認為4.0是自動化、無人化的階段。

「德國也曾爭論過,但那階段早已過去,」工業4.0權威、《工業4.0:即將來襲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作者桑德勒說,全德國已有共識,工業4.0是「系統全生命週期管理和服務」的革命。

工業4.0並非只是工廠內的自動化,而是終端客戶與生產者、供應商之間,整條價值鏈沒有時差、沒有誤差地全部串連起來雙向互動,效率與彈性提升,成本下降。

「贏在技術,卻輸在商業模式,日本已經多次遭遇這種殘酷的挫敗,」日本法政大學教授西岡靖之告訴《日本經濟新聞》說。

從跨界融合開始邁向工業4.0
鼎新電腦繼2015年發佈「互聯網+工業4.0戰略」,聯手研華科技及多家系統整合、MES廠商成立「工業4.0+行業智慧製造系統整合聯盟」累積多家成功客戶案例後,於2016臺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開展前,搶先於8月11日在鼎新電腦臺北總公司舉辦《融合創新,贏在工業4.0 智慧製造合作夥伴聯盟會》。

再一次集結:研華科技、建佳科技、威宜科技、新鼎系統、群錄系統、靄崴科技、昱徠、帆宣系統科技、茂勝雲端科技、新漢、三惟科技、微程式資訊、科勝科技、瑞精科機器人事業、佺樂科技、高聖精密機電、上尚科技、泓格科技、鍵財機械等二十家各領域專精廠商共聚一堂,以擴大智慧製造生態聯盟運作體系。


自工業4.0熱潮襲來之後發展迅猛,但眾所周知至今國內外的成熟案例並不多,即使有也通常大多是針對單一工廠或是局部產線的優化成果。

而且據鼎新電腦上月所發佈工業4.0成熟度評量調查亦顯示:過半企業仍在打底階段外,其實還有許多的企業仍在觀望或是不知道怎樣來起步!

對此情況鼎新電腦智能製造執行主委潘泰龢于致詞時表示:「工業4.0正在一個摸索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步漸進的過程,因為涉及的領域實在太廣與太精,所以需要從跨界合作中尋求融合與創新,先加速業界於應用之開發才能提速於企業界的應用」。


眼見在此全球競逐的製造業變革浪潮中,國外或是大陸已經愈來愈多製造業已經實現了從產品製造到製造服務化的轉型,真正做到實現以大規模訂制為核心理念,而且延伸到企業間體系運作案例和大數據應用之際。

鼎新認為,台灣企業面對工業4.0的浪潮下,企業所需要的不是只有各式IT系統的版本更新與自動化的整合而已,如何帶動企業藉新技術的引入和應用來協助企業於營運模式上的創新與轉型帶動台灣產業實質邁向高質化轉型,正是此次智慧製造合作夥伴聯盟會希望可以達到:「聚眾人之智,通企業之能」的緣起和初衷。

邁向工業4.0成熟度評量打造你的轉型藍圖:http://industry4.digiwin.biz/diagnosis.htm

跨界融合 生態系智慧製造聯盟
2016-09-07 陳祈廷 智慧製造生態系產業鏈

工業4.0變革之際,為提高競爭優勢,給予企業統合、高品質軟硬一體服務,鼎新電腦與國內外多家優質專業系統整合、MES廠商結盟合作,組成智慧製造生態系聯盟,透過產品、技術、服務各面向的策略性合作,為企業提供智慧生產邁向智慧工廠的完整解決方案。

[圖解] 五張圖 看懂 生產力4.0:
消費驅動,製造不容忽視的競合關係

生產力4.0 如何跟進德國 工業 4.0 計畫推動,兩者其本質不約而同,皆是為了打造一個「智能的企業」。德國推動主要是強化製造業的技術能力;目的是統合所有供應鏈,在現有技術基礎上建築一座智慧工廠,穩固其先進工業製造國的地位。生產力4.0的未來發展與走向如何?透過以下五張圖了解…
工業4.0來勢洶洶,對許多德國企業而言,為何仍在觀浪!?

因為若要具體實現,必須要投入大量資金、資源,從整合軟硬體做起。技嘉科技白光華策略資訊長言:「很多公司都已在準備應戰,但大家都不會說出來。」大多數企業選擇先自營運基礎上進行微調,藉由資訊化提升管理效能,或是開始在工廠安裝設備感測器,透過採集數據進行多面向分析,使營運效益及監測能力再更上一層樓。
生產力4.0的未來發展與走向如何?透過以下五張圖了解:

生產力4.0 轉型創新 智慧製造,當然不是機器代人!

智慧製造 =設備自動化、機器手臂?

工業4.0的本質是將所有工業相關的技術、銷售與產品體驗統合起來,提昇製造業的電腦化、數位化和智慧化!設備自動化及機器手臂的建置,僅是智慧工廠的基礎及必要條件。歷經四次工業改革,企業現在的焦點將著重於自動化設備的聯網化,藉由智能裝置分析機台狀態、蒐集生產資料;再利用大數據提升生產的良率與效率。緊接著,透過管理流程自動化,高效整合讓企業從智慧工廠走向智慧生產;進入智慧互聯,實現「隨需而至 隨需而製」的最終目標!
物聯網(IOT)+智慧機器人(IR)+大數據(Big Data) 生產力4.0 智慧工廠的三個重點要素

工業4.0 應用範圍,遠比想像中廣泛

借鏡德國,各工業強國進而運用虛實整合技術,將科技帶入製造領域,讓互聯網將原材料和生產設備串聯,帶動產業垂直與水平價值鏈的數位化、智慧化,提升生產製造能力。

鼎新電腦 修俊良 知識長:「無論是物聯網、機聯網、互聯網…無論怎麼連,問題是連起來要幹嘛?」點出了,工業4.0時代採用的新技術,其實仍是要回歸到管理的本質,協助企業強化核心的競爭能力。因此工業4.0絕不僅僅是製造技術轉型升級,而是在互聯網+產業的新思維下,充份運用人的智慧,以新技術來達成。
生產力4.0 下如何跨界融合突破創新:IOT+Big Data+IR

營運模式翻轉,不容忽視的競合關係!

商業模式被重塑、製造思維被翻轉,跨界競爭已是常態。因為企業賣的不再只是產品,而是服務!

基於以上論述,台灣產業升級,將用以科技提升製造業及服務業人均產值,擺脫薄利,同時為顧客創造價值。未來台灣在 生產力4.0時代,最具未來成長性的產業是物流業及農業。

學者建議,若要提升台灣生產力可參考德國推動 工業4.0方式,先建立觀念共識;導入精實管理,增加效率、減少浪費;並藉由虛實技術整合,擴大發展商務範圍;再透過大數據蒐集與分析,讓企業更適應個人化、多樣性、快速性的市場變化;最後,吸取先進國家推動經驗,透由獎勵綠色工廠的建置,積極擴大推廣再生能源使用。

企業在前進4.0前,應盤點公司缺口;思量資訊化及自動化的投入比率與時間佔比,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起步方案!在精實思維下,同步朝往兼顧綠色節能,改善環境品質並同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持續創造生產者與消費者互贏的局面!
商業4.0、工業4.0、農業4.0 是由什麼驅動?

以消費趨動,未來農業與物流業發展空間大

製造業只能生產?流通業僅能做銷售?工業4.0只限於提升製造業生產能力?錯!

誰能愈靠近消費者,誰就能掌握未來市場!流通業跨足製造業、服飾跨界餐飲…的情景,將越來越普遍;異業競合關係也將越演越烈!企業必須從製造思維轉向於「消費端」,精確掌握客戶喜好,提供適合產品或貼心服務。

以圖表示即是消費者的需求趨動,以 商業4.0、工業4.0以及農業4.0,帶動整體市場的重新洗牌,趨動著台灣建構下一個智慧生態體體系,期能在國際競爭上,以台灣本身之情境與優勢,再創佳績。



重視精實生產,提高服務生產力
提到競合關係,必會聯想到大陸紅色供應鏈,為了避免被吞噬,政府鼓勵企業加速發展智慧聯網、大數據分析工具並改進人機協同工作環境,進而實踐客製化量產與服務生產力,台灣應將「精實生產」發揮至極致,並深入了解消費者需求,解決產品生產過剩的瓶頸,讓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因此在現階段無論是先從自動化到資訊化的建構,或是完備資訊化到自動化設備的採購,都必需要建立一個重要的觀念「不需為了工業4.0而4.0」。


無論是在工業4.0的產業生態系當中,各自清楚本身的定位,鞏固核心競爭優勢及資源,才能在搭上工業4.0順風車的時間,做好準備,一同與產業聯盟伙伴乘風起飛,互助互利共同打造台灣在全球產業供應鏈的競爭優勢!

延伸閱讀》技嘉白光華「不做傳統資訊長」談工業4.0思維轉變

全面啟動 智慧時代零售業的創新與轉型

經濟部商業司於二○一五年十一月發佈,將爭取投入二點五億元,選定零售業及物流業作為領頭羊,結合商業4.0科技,導入生產力4.0的大數據、互聯網及自動化等,打造以消費者為核心,做到智慧全通路零售目標,帶動農工商產品做跨境行銷。面對政府積極推動生產力4.0以及產業趨勢,零售業者應思考如何整合創新思維並重建品牌價值,以及早適應消費者為王的智慧時代不被淘汰。

消費者購物模式引領變革

科技技術的突破,包含移動商務終端設備的普及、無線網路的全面覆蓋、二維條碼以及行動支付技術的創新,導致消費者行為的改變,從傳統到實體店比價購買,轉變為互聯網時代的線上下單購物,到移動互聯網時代藉由社交平台互動分享資訊,消費者的社交活動與購物行為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互聯網時代,消費者的生活型態、購物週期、需求出現很大的轉變。會主動地去搜尋有興趣的產品及品牌,包含產品的詳細資訊、價格比較、使用評價等,受到口碑的影響,包括親友口耳相傳、網路推薦評價,作為是否消費的依準。

從初期對該產品產生興趣,並可利用行動裝置在社群平台上接收消費或促銷訊息,於購物過程中,可以體驗娛樂、情感、參與感與氛圍營造等元素,購物完成後,又可透由各種平台自由的發表討論購物體驗與商品評價。

零售業者面對科技創新衝擊的營運挑戰,以及消費者越來越多元的購物選擇,已經無法利用原通路拓展市場,傳統的商業模式已經不再適用。

商業服務科技化發展歷程(資料來源:經濟部商業司)


迎接智慧時代來臨-線上線下的融合互補
勤業眾信於二○一五年發佈的全球零售力量調查報告中,提到零售業未來的趨勢,包含體驗式零售及創新零售:零售業已不再侷限於銷售商品,逐漸轉變為提供顧客全方位的體驗式服務。為了提升消費者的購物經驗,零售商發想了許多創新的方法:時裝秀、音樂嘉年華、互動式看板、社群媒體活動與共同創造產品的體驗式服務。新的科技與創新將持續顛覆零售業的傳統思維,創新的模式不再受制於產品與服務,亦包括商業模式與顧客參與度。

面對電子商務、物聯網等競爭壓力,傳統零售業已經不再吃香,開闢多通路的銷售是傳統零售業無法迴避的選擇。過去單一通路的營運模式已經欲振乏力,消費者的購物方式改變徹底顛覆零售業的發展,零售業唯有調整營運模式,建構以電子商務O2O全通路的行銷,創新整合線上線下行銷服務需求,用創新回應市場變化,跳脫以往以企業個體為主的單通路思維,邁向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迎接以消費者為主導的時代。

智慧時代傳統零售業變革


現在的顧客可以利用多種管道包含實體商店與線上交流平台進行購物資訊的比較,企業要與顧客建立良好的互動以創造競爭力,零售業的數位化零售不應再簡單以線上、線下獨立區分,應將真正從消費者需求的角度出發,逐步演變為多管道融合。

傳統零售業朝O2O邁進之路

那麼,傳統零售業如何創新朝向O2O之路邁進?
一是開闢線上的通路,將線上線下進行融合,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銷售模式,利用各種通路包含實體商店、行動裝置、社群平台、自助設備等,打造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利用線上線下的數據化了解消費者的行為輪廓,通過多通路的整合,可以有效的促進銷售,通路間的疆界也逐漸模糊化。

二是通過發佈促銷訊息,將線上消費者導向線下實體商店。例如:UNIQLO就曾經以「網店購物,門店提貨」的APP活動設計,讓消費者可以從「線上」導回「實體行為」,形成線上到線下的循環,以實體店和天貓旗艦店經營為核心,流量通過多種手段導入,線上線下的融合點單一且清晰;APP以及官網等導流管道定位明確,同時促銷和顧客管理方式十分簡化,線上線下價格體系一致,管理成本低。

虛擬網路購物 實體門市服務


為了順應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以及線上電商業態的衝擊,台灣已經有多家零售業者尋求突破,建立線上線下的新型消費模式,並依據企業O2O目標不同而有相應的策略。

銷售全球二十餘國的台灣精品面膜品牌《Maskingdom膜殿》,是從網路商店起家,延伸到實體通路門市和行動平台,在西門町一級戰區成立面膜互動體驗門市,結合影音互動平台讓來自各國的觀光客感受台灣文創設計跨界結合,希望能讓人感受面膜除了保養之外的人情體驗。網路新興平價衣服品牌PAZZO,以差異化服務及簡約美學設計,在現今快速時尚的流行風潮中,闖出一片天。台灣第一家通過「國際公平貿易組織,(簡稱FLO)」的生態綠,主要是向國外進口成品、半成品及原物料,進口後透過倉管自行組裝或委外烘培加工(如進口咖啡生豆,烘培成熟再做分裝成咖啡掛耳包等)。生態綠利用官網與APP購物平台,建構環環相購的線上線下融合體系。

百貨零售業-貼近消費者的O2O革命

根據東方線上調查,二○一五年台灣民眾透過行動裝置上網購物的比例,達到四十九點四%,比二○一四年四十一點七%成長約兩成。近三個月有將近八七點一%的民眾有虛實整合的購物消費經驗,三個月內有參與的消費活動中以量販店週年慶為最高(五十點五%),其次依序為網路商城週年慶(四十九點四%),再來是百貨公司週年慶(三十七點三%)。

面對電子商務的夾擊,目前百貨零售業者可能面臨的問題之一,是缺乏有效的客戶開源途徑,首要的應用需建立與消費者的連接點,整合線上線下的資源,例如WIFI、QR Code、優惠券、自營網站、社群平台等整合使用者各種資訊,不只是資料蒐集流程,而是擁有與其聯繫的管道,觀察用戶行為,進行關聯的活動與行銷。

為了讓消費者買單,必須打造智慧化的購物互動體驗,可以通過社群軟體與APP為顧客帶來更多購物體驗。內容包括店鋪導航、活動推薦、路徑指引、掃碼停車、服務預約、排隊取號和購物指南等豐富的線上功能,或是在線上也可感受如同在實體店面購物的氛圍,讓顧客感知以人為中心的差異化服務。

通過線上的客戶數據引導,如何將線上的客戶帶到線下,將兩者實際串聯,亦是一大挑戰,需要透過服務、體驗與優惠引導消費者,讓消費者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活動如兌換禮物、分享和互動購物的興趣點,同時讓顧客通過活動獲得積點,實際到店兌換獎品。

面對消費者的需求,不只要提供好的產品,還需精進服務以提高消費者的忠誠度,環球購物中心在二○一五年週年慶期間,推出虛擬實境的購物體驗,運用創新科技結合數位行銷,利用手機APP下載闖關遊戲,消費者除了收到推播訊息外,不僅可以深入了解環球各分店與品牌特色,還可以體驗時下最流行的虛擬實境裝置。

大數據分析與跨界人才 台灣零售業新挑戰
O2O作為一個電商工具,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即時資料監測與業務指標預警,繼而通過快速調控,實現坪效與周轉率的提升。另外海量的大數據下的行銷模式,可以整合跨業界、跨地域、跨線上線下的優質會員使用者資料,利用這些數據資料,可以帶來管理上的革新,重構品牌價值,實現精緻化的經營並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電商無國界加上行動支付開放,兩岸密切交流之下,台灣未來在全通路應用勢必更為多元。

例如台灣Line動作頻頻,希望打造用戶生活中心,增加用戶生活體驗:分享平台LineAPI,運用「Software as Service」的雲端服務概念,把自己核心價值的資料或應用模式變成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讓開發者可以藉此開創新應用。另外Line Pay的支付範圍原本只限於Line自家商品或App,目前已經擴大到與其他30家商家合作。

透過雲端運算、大數據、互聯網的科技進展,加上行動裝置的高度使用,以顧客為中心已是大勢所趨,打造具備採購、行銷、銷售、服務等的無縫接軌價值鏈,也正是智慧商務「以消者費為中心」的核心資訊價值。

面臨挑戰,新的零售營運模式,立基於數字的精益化零售,包含單店庫存、銷售紀錄與顧客管理等,搭配詳盡的門市管理標準化規範流程,包含業績、人力、商品品質、顧客管理,門市店長肩負的使命更顯重要。

店長擔任企業第一線的執行長,須隨時掌握門市日常業務與突發狀況,依據報表靈活運用促銷策略,主動參與導購推銷,固守門市人力資源打造黃金團隊,成為企業線下門市核心營運戰將。新型態的零售業以高效益為經營目標,掌握數據應用就是掌握商機,以數據作為服務的基礎與核心。
新型態零售通路管理思維

因應未來商業4.0發展,除了企業本身的投入與變革,政府協助下的人才培育也是重要的一環。有兩種人才行情看俏,一是兼具專業素養與通才知識的T型人,另一種就是具雙專長、雙語言的TT型跨領域人才。從技術面來看,商業4.0人才必須要能熟悉自動化應用、感測聯網應用、行動支付應用、數位行銷與大數據分析,本身除要懂專業技術,還必須熟悉跨領域應用知識。

目前台灣零售業者對於O2O應用鋪天蓋地的浪潮,在各通路的整合、資訊技術的投入應用、內容設計的創新、大量訊息下數據分析以及會員資料庫的管理,仍普遍存在進步空間。未來零售業必須掌握行動科技的變化、服務的精緻化、產品內容和購物體驗的深化,將智慧商務應用到營運模式上,才能獲得客戶的青睞。

何為工業4.0:

































來源:物流沙龍

德國的章魚戰略:工業4.0

圖片來源:黃明堂
德國的章魚戰略:工業4.0作者:賀桂芬.黃亦筠 

2015-01-06 天下雜誌564期
物聯網、大數據、雲端、人工智慧,已經逐漸走進、改變人類生活。當這些元素收攏到生產的上、中、下游時,會是什麼光景?人口老、勞力少又貴,而市場需求變化快又短——如何靈活彈性,為產品和服務創造加值,成為每家企業的頭號難題。 繼「隱形冠軍」之後,德國以高智商的章魚為師,全國產、官、學、研總動員,搶攻未來20年製造主導權的工業4.0計劃,企圖一舉解決這些難題。 德國的章魚大戰略,不僅顛覆製造業,甚至將翻轉你我的工作、企業人才訓練和學校教育。章魚型製造,是台灣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絕佳機會。台灣該如何讓全球的未來製造「非台灣不可」?

德國現場

記得二○一○年南非世足賽的章魚哥保羅嗎?

從小組預賽到冠軍賽,八場賽事,牠都命中,如此神準,是巧合還是有詐?無論真相如何,牠第一次讓世人見識到章魚的神奇。

未來二十年,章魚將會是人類最急於模仿的生物。因為章魚的智慧,可能最能代表物聯網、大數據、雲端等等最夯的議題,牠甚至可能是很多國家轉型的答案。

章魚不但是無脊椎生物當中智商最高的,且進化速度驚人。有科學家預言,假以時日,牠們可能成為地球上,人之外最高級的智慧生命。研究人員曾在籠子裡放龍蝦想誘捕章魚,結果被章魚破解,偷走龍蝦揚長而去,讓研究人員目瞪口呆。

你可知道?章魚有三個心臟,供給血液給它遍布全身、十分敏感的五億個化學和觸覺感測器。

這些感測器收集資訊,傳回有兩套記憶系統的大腦做運算、判斷、決策,再發號施令給牠的七手八腳。

一四年底,全世界最重要的自動化展,在德國南部紐倫堡登場。展場裡一堆電線電纜螺絲螺帽,乍看像五金展。

其中最吸睛的,就是一隻章魚。這個展和這隻章魚,裡頭藏著德國二十年發展大計。

一隻隻章魚,就像一條條生產線,或是一座座工廠、一串串產業鏈,彼此與大腦間,能夠相互感測、溝通、決策、協作。

這就是德國繼隱形冠軍之後,正動員全國上下產官學界,舉全國之力投入新的國家之路——以「世界工廠的工廠」地位,重新定義製造業,搶奪未來製造業的話語權和主導權。

德國的章魚大計,有個專業的名稱:工業4.0,目標是生產全面聯網,智慧製造。

「我們要運用物聯網概念,延續我們在工業製造的優勢,」工業4.0平台的三大公會之一德國電器電子製造商協會(ZVEI)研究部總監戴格納告訴《天下》記者。

紐倫堡國際自動化工業展,台灣只有上銀科技、台達電、研華科技、東元電機等少數幾家企業參展。

「只要是和工業4.0沾上邊的攤位,就特別熱門,」研華科技工業自動化事業群副總經理黃瑞南逛完十一個館,感觸特別深。

現場舉辦研討會,主題只要有「工業4.0」,絕對滿座。

不只德國,只要在網路上稍微搜尋一下,就知道工業4.0在全球產業界已經有多熱。

台灣頭一個研究工業4.0的工研院IEK研究部研究員王寶苑解釋,「蒸汽動力帶動機械化生產是第一次工業革命,電力帶動大規模生產是第二次,第三次是資訊化,第四次是全球製造業的下一步,智慧製造。」

工業4.0一一年首次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展提出,德國政府隔年訂為國家重大政策,由聯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聯邦經濟及科技部雙主導,結合傳統機械業、電子電機業及資通訊業,建立產官學研共同平台,以西門子、SAP、博世等大企業帶小企業的方式推動。

靠「工廠的工廠」地位及全球最多的隱形冠軍,德國已稱霸全球,為什麼要發展工業4.0?

「人力資源變得珍貴,不能再浪費在重複跟知識技術含量低等的工作上,必須把人從機械的操作者,變成生產流程的決策者和管理者,」王寶苑指出。

「以前隱形冠軍可以躲起來當冠軍,但現在不行了,你必須要被串聯起來,」追蹤德國上千家隱形冠軍的柏林大學教授凡諾(Bernd Venohr)指出,「隱形冠軍的產品和服務,如果不是都用同樣的規格,至少要講同一種語言,讓你可以被更大的網絡連起來,產生更大的價值。」

未來,沒資源給你浪費 冠軍們,「串」起來吧!

主持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產學合作研究中心的智能維護系統(IMS)研究中心、辛辛那提大學教授李傑指出,光是在一台台機器上裝上感測器,不能提供用戶足以做出更好決策所需的資訊。工廠生產、交通狀況、健康管理、救災、銀行營運等等,都會產生大數據。隨著智慧感測技術,比方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收集資料已經變得很簡單。

「大家都在喊大數據,但產生一大堆數據就是大數據嗎?」凡諾說,「除非資料被處理判讀之後,能為需要者提供意義。否則資料本身是沒有價值的。」

為了讓讀者了解未來工廠的樣貌,《天下》設計一套劇本,分別以平面和動畫的方式呈現。(見一一六頁)

章魚搶了你的飯碗?

當工廠被人工智慧、機器人佔領,人的位置在哪?

機器人到底是會為人類帶來美麗新世界,替我們做所有骯髒、笨重、費力的工作,釋放你我去做更高級的工作,還是會搶走我們的工作?

牛津大學預測,在美國,會被機器人取代的工作高達47%,這一天的到來,不算慢,20年內就會發生。舉凡不太需要親身接觸、面對面的工作,都是高危險群。但需要面對面,有人情溫度地接觸的工作,機器人就搶不走。

「未來工廠中的工程師,需要掌握更複雜跨領域的知識,尤其是跨資訊和機械的整合型人才,」德國電器電子製造商協會研究總監戴格納博士指出。

「流水線上的人工確實會被機器人取代,」德國工業聯合會資深經理奧特(Clemens Otte)話鋒一轉,「但若製造回流,德國會需要更多高技術人才,擁有量多質精人力的德國,反而能帶進就業機會。」

像西門子的智慧工廠,過去10年不曾加人,也不曾裁員,但產能和人均產值卻是倍增。

「不管再怎麼自動化,說到最後都是人,」美國教授李傑認為。

未來製造的時代,如何讓自己被需要,變成章魚的管理者,而非被章魚取代,是身為工作者最迫切的課題。(彭子珊)

圖解工業4.0

未來工廠 人機協同

故事發生在一家鮮果汁生產工廠。

這天,果汁廠業務接到一張臨時插入的一萬瓶蘋果鳳梨汁訂單,還必須兩週內交貨。如果在傳統工廠,廠方必須決定暫停哪條生產線,拆下全部的原料槽清空洗淨,換上新訂單所需原料,重新設定各種成分的參數,才能應付插單開始生產。這一耽擱,少不了半天一天的時間。假如急單所需原料不夠,通知採購單位緊急詢問供應商,哪裡有質好、量足、成本又低的貨源,就不是一、兩天能搞得定的事了。

但這座智慧工廠的兩條產線,能夠自我及相互感測溝通。第一條產線原本就是以蘋果為主原料,因此優先支援生產,但蘋果備料不足,採購部門的電腦在業務員接單時就已收到警訊,從上游資料中,自動篩選最適合的農場下單。中選的農場農夫手機也立刻收到訂單。

「工業4.0的核心是具有自省能力的預測製造系統,事先把可能發生的風險避掉,讓企業零憂慮,這是製造的最高境界,」李傑說。

這是工業4.0「章魚智慧」的理想未來:從需求出發,智慧製造。

最理想的狀況是:下班生產,上班點收。聽起來像天馬行空遙不可及,其實它已經是現在進行式。

單機多工 50秒換產線 24小時不停機

堪稱「工業4.0之王」的西門子的一座小鎮工廠,有著彼此可以相互協調的多工單機。一千多個員工,據說是三十八萬員工的西門子集團的印鈔機。(見一二○頁)

現在的汽車廠,可以多槽多線混線生產,說穿了還是單槽單線,同一個時間就只能塗裝一個顏色。臨時插入塗裝一台別色車,要花多少時間更換?

台灣一家美系國產車廠的答覆是:「換洗漆槽和管線,半天跑不掉。」

猜猜在德國巴伐利亞州丁格芬(Dingolfing)BMW廠,要花多少時間更換?答案是,五十秒。

單機多工,按照不同產品的不同需求,進行不同工序產製,就像同一條生產線,能做iPhone,也能做iPad。

進入森嚴、不准拍照的BMW生產線,像科幻電影裡的外星人工廠——偌大的廠區沒有幾個人,一台台機器人、快速移動的機器手臂,一天組裝一千五百輛BMW轎跑車。

線上的每個汽車零組件,前端都有個小綠盒,裡頭是RFID晶片,存著每輛訂製車的資料。一台車需要二.五萬個零件,這些機器人就根據小綠盒中的客戶資料,進行客製化組裝,包括這台儀表板要胡桃木、那台不要天窗……等量身訂作的需求。

客戶訂車三個月後交車,最後一週前,客戶都還能隨時更改需求。整個廠的零件的庫存只有兩天,非常精實。

德國南部的小鎮凱撒斯勞滕(Kaiserslautern),藏著化工大廠巴斯夫(BASF)的創新祕密。外觀樸素的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DFKI)一樓,玻璃門貼著「Smart Factory」(智慧工廠)。這裡正是德國智慧工廠的誕生地。

這座智慧工廠裡,只有一條生產線,上方是紅、藍、黃的液態肥皂原料,卻可以同時生產每瓶都不一樣配方的客製化沐浴精。這條產線就是巴斯夫客製化產線的研發基地。

一個個塑膠瓶依次在輸送帶上灌裝、封蓋、包裝貼標籤。仔細一看,每一罐上頭的標籤內都有晶片,記錄著訂單數據。

這個晶片,就像章魚的大腦,命令產線裝什麼顏色的配方液,多少比例、什麼瓶子,最後印出什麼包裝標籤。工廠內的技術員,只需在電腦前全程掌握生產流程。

「能接客製化單,快速變化生產,未來的生產就是要能這麼有彈性,」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創新工廠系統部總監祖克(Detlef Zuhlke)告訴《天下》記者。

一頭白髮六十五歲的祖克,○五年就發明了這座智慧工廠,成為工業4.0核心展示場。美國偉創力、韓國三星、日本日立等大廠,絡繹於途前去取經。

「過去,生產線決定產品的生產。未來,產品決定生產線的長相,生產的概念翻轉了,」在柏林辦公室內,德國信息通訊協會(BITKOM)工業4.0計劃負責人德斯特分析。

工業4.0的背後,除了要搶佔李傑口中「大得不得了」的未來全球製造業設備及整合解決方案商機之外,還吸引德國自己的製造業回流。

譬如德國運動品牌愛迪達,目前生產幾乎都在亞洲,但愛迪達已經在思索回德國設產線,走個性化、客製化生產的路線。

「未來柏林的民眾上網訂製鞋子,不需要亞洲生產完,經過五週海運才從漢堡上岸,等太久了,」德斯特說。

許多德國中小企業,更有機會就地升級。

小工廠、高產值 全球製造業不帶著中國玩了

科隆附近,塑膠射出鑄造廠Valder,面臨愈來愈找工人的困境。工業4.0的概念,觸發這家半百家族企業轉型。Valder原本依靠深圳合作製造廠,執行長莫妮卡拉巴決定移回德國,透過客戶資料分析,掌握需求,在廠內用機器人客製化生產。

德國積極推動製造升級,看在世界工廠的中國眼中,著實焦慮。「德國人工商業大會副主席告訴我:『你們中國人錢多,你們土豪,但我不在乎!我們的小公司,都正在工業4.0革命領域裡面不斷研發,』」德意志銀行亞太區投行部主席蔡洪平整整觀察了兩年,「大家注意,這波工業革命,他們(歐美)不帶中國人玩,」這位締造了中國地產大亨潘石屹財富的背後大老,在媒體上疾呼未來製造的大趨勢。

「他們(歐美)自己發展走了,他不需要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因為你的(中國)勞動力也不便宜了,」蔡洪平說。

全球的企業,都在面臨勞力減少、成本上漲、產品和服務生命週期縮短,及需求變化加快這四大難題。德國效法章魚智慧,擘劃的工業4.0戰略,如果順利,將一舉解決四大難題,更將奪得未來的話語權。

哪些工作會被搶走?

最可能被搶走的工作

1. 電話行銷員
2. 不動產產權審查與資訊蒐集員
3. 下水道工人
4. 數學計算員
5. 保險承保風險評估員
6. 修錶匠
7. 貨運與物流承辦員
8. 報稅代理人
9. 照片沖洗員
10. 銀行開戶員

最不可能被搶走的工作
1. 休閒治療師
2. 第一線技工與維修人員督導者
3. 危機處理主管
4. 心理健康與藥物濫用社工
5. 聽覺專家
6. 職能治療師
7. 義肢矯具專家
8. 醫療照護社工
9. 口腔與牙齒矯正師
10. 第一線消防與防災工作監督者


關鍵字:
德國工業4.0
智慧型機器人
工廠自動化
智慧工廠
生產線
製造業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3560#sthash.axngVqUq.dpu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