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麟的搜索引擎

標籤

2017 (6) 246 (1) 4.0 (11) 4C (1) 4P (1) 5G (2) 91APP (1) 二代 (5) 入口網 (1) 土地 (1) 土地公 (1) 大佬 (1) 大數據 (3) 工作證 (1) 工廠 (6) 不動產 (1) 中國 (13) 互聯網 (28) 分紅 (1) 化妝品 (3) 手機 (2) 比特幣 (2) 牛根生 (1) 代工 (2) 北美 (1) 台灣 (6) 奶昔 (1) (2) 生技 (1) 交互式網購 (3) 光棍節 (4) 全聯 (1) 名言 (5) 在地化 (1) 多層次傳銷 (6) 如新 (1) 成功 (5) 早安健康 (1) 百度 (2) 自行車 (2) 行動支付 (1) 行動裝置 (3) 行業洗牌 (1) 佐藤琢磨 (1) 李嘉誠 (2) 車迷觀眾 (1) 亞馬遜 (1) 咖啡 (1) 居家 (1) 林書豪 (1) 物流 (2) 物聯網 (18) 直播 (1) 直銷 (6) 社交 (1) 社群 (5) 花草植物 (1) 阿里巴巴 (8) 保養品 (1) 信息 (5) 品牌 (6) 城市儲存倉 (1) 後淘寶時代 (1) 故事 (1) 活萃司10 (2) 研華 (2) 科技 (20) 美利達 (1) 美食網 (3) 美容 (1) 美麗說 (1) 胡潤富豪榜 (2) 致富 (1) 限量 (1) 案例 (1) 浪潮 (3) 消費互聯網 (15) 消費者 (3) 消費者時代 (15) 能量飲 (1) 財金 (2) 迷你倉 (1) 馬雲 (11) 動畫 (1) 區塊鏈 (4) 商業模式 (14) 國土 (1) 國發會 (1) 捷安特 (1) 教學 (1) 淘汰 (1) 產業互聯網 (8) 產業風雲 (5) 視訊 (2) 移動裝置 (2) 移動寬頻 (3) 第九波 (1) 連鎖管理 (3) 郭台銘 (6) (1) 創業 (9) 媒體 (1) 富豪 (1) 無人機 (3) 稅務 (1) 統計 (2) 華人健康網 (3) 虛擬貨幣 (3) 虛擬實境 (1) 賀寶芙 (2) 越南 (2) 雲端 (12) 雲端硬碟 (1) 微型企業 (1) 微軟 (10) 微軟亞洲研究院 (2) 新加坡 (1) 新年 (1) 新零售 (10) 遊戲 (1) 零售智慧轉型指標 (12) 電子商務 (37) 電信 (1) 電動BIKE (1) 電腦 (8) 鼎新 (2) 團購 (2) 算命 (3) 管理 (2) 網電 (3) 網銷 (7) 裸照 (1) 製造 (1) 價值主張 (1) 導購 (1) 數位轉型 (8) 歐盟 (1) 蔡崇信 (1) 銷售 (3) 機車 (2) 機器人 (6) 橫幅 (1) 獨特 (3) 選品 (1) 錢財 (4) 營銷 (8) 聯盟 (14) 賽事 (3) 趨勢 (21) 鴻海 (3) 職場 (4) 轉移資金 (2) 醫美 (1) 雞肉 (1) 懶人包 (1) 簽證 (1) 霧運算 (1) 蘋果 (1) 蘑菇街 (1) 黨產 (1) A-Team (3) AI (5) APP (1) B88C (2) BAT (2) C2B (4) ERP (1) F1 (3) FB (4) Forbes (3) Google (6) GT (2) HEC (6) HTC (1) IBM (1) IM App (1) Indycar (1) INTERUSH (8) IoT (1) IPO (4) iRacing (1) ISO2015 (1) KMT (1) LINE (2) mail (1) Nascar (1) O2O (10) pchome (1) Twitter (1)

2015年9月22日 星期二

物联网群雄逐鹿,未来谁主先锋?

物联网群雄逐鹿,未来谁主先锋?

2015-5-21 22:09
物联网随着互联网+、工业4.0、大数据、无人驾驶、机器人的热衷,有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开始跟进,并购整合大量已经具有发展优势的相关物联网企业。相比10年前仅仅科研界在鼓吹,这次是企业在踊跃跟进,担心一旦没有投入、没有介入,以后等物联网发展起来,连话语权都没有了,因此在物联网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前,争先恐后的先介入,先占住一个小山头,然后不论挣不挣钱,先抢得先机,等待发展。
真可谓进入群雄争霸,战国时代。但世界上需要进行智能的物体是如此之多,需要应用的领域是如此之广,所谓嘴大却无从下嘴,那么物联网到底未来会如何发展?过去有无借鉴之处,将来会不会出现类似Google、苹果这样的公司?
到底会谁主沉浮,是大公司一统天下,还是得以暂时乱世英雄?况且在目前阶段做一大胆推测。

1、物联网是要实现物体的智能化,环境(居住、生产、生活)的智慧化,不可能一步到位,这个过程应该随着技术及市场应用的发展逐步滚动,就是说永远没有一个头。

2、标准只有在混乱的发展之后,整合的代价和分割的代价阻碍智慧化的阶段才会出现,一个前提是市场的某些部分让部分大公司得以比较充分的垄断。最易于垄断的也许在于两头:结合传感器的芯片端,以及对于共性海量处理服务端。

3、现阶段最为赚钱的是芯片端,未来最为赚钱的是数据处理服务端。那时,低功耗无线通信、非电池供电、芯片的处理能力都不再是问题,关键的问题是物联网的增值性应用。

4、未来芯片端的智能将获得大的发展,新技术将使得嵌入一般物体的处理能力与现在手机的处理能力类似。成本将急剧下降。未来此类芯片将在感知物体的何种物理化学量上费脑筋,而这将在应用的前提下进行选择。

5、未来智慧环境的智能将由内脑和外脑共同组成,嵌入物体的内脑将决定是否或者如何借助网络使用外脑----基于大数据中心的信息及处理能力。

6、未来会出现类似Google的物联网信息查询处理中心,这种基于纯软件和大数据处理能力的服务中心,将以不同的具体服务共同融合在云数据处理中心,前提是感知芯片和无线传输技术得到巨大发展,以及相关的应用在大数据背景下拥有更智慧的体验。

7、类似苹果软硬结合的公司在无人驾驶和机器人方面具有垄断优势,而随着发展,物联网相关的分工会越来越细,应用增值服务将从硬件和网络层,向基于信息的应用靠拢。那些能够创新出基于智能物体和智慧环境下独特应用的公司,有可能成为超过硬件、软件甚至大数据处理的公司,在未来,所有这些也许仅仅是要炒一个好吃的菜的原材料而已。

8、未来利用物联网犯罪有可能增加,而隐私保护的需求和对物联网所创造的智慧环境的依赖,使得物联网安全的成本将飞速增长。而对于基于信息的过度智慧,也许会使得一部分人生厌,因此会选择在某一个时段或者某一个局部环境拒绝使用物联网,将其关断,就似我们今天主动关闭手机一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