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麟的搜索引擎

標籤

2017 (6) 246 (1) 4.0 (11) 4C (1) 4P (1) 5G (2) 91APP (1) 二代 (5) 入口網 (1) 土地 (1) 土地公 (1) 大佬 (1) 大數據 (3) 工作證 (1) 工廠 (6) 不動產 (1) 中國 (13) 互聯網 (28) 分紅 (1) 化妝品 (3) 手機 (2) 比特幣 (2) 牛根生 (1) 代工 (2) 北美 (1) 台灣 (6) 奶昔 (1) (2) 生技 (1) 交互式網購 (3) 光棍節 (4) 全聯 (1) 名言 (5) 在地化 (1) 多層次傳銷 (6) 如新 (1) 成功 (5) 早安健康 (1) 百度 (2) 自行車 (2) 行動支付 (1) 行動裝置 (3) 行業洗牌 (1) 佐藤琢磨 (1) 李嘉誠 (2) 車迷觀眾 (1) 亞馬遜 (1) 咖啡 (1) 居家 (1) 林書豪 (1) 物流 (2) 物聯網 (18) 直播 (1) 直銷 (6) 社交 (1) 社群 (5) 花草植物 (1) 阿里巴巴 (8) 保養品 (1) 信息 (5) 品牌 (6) 城市儲存倉 (1) 後淘寶時代 (1) 故事 (1) 活萃司10 (2) 研華 (2) 科技 (20) 美利達 (1) 美食網 (3) 美容 (1) 美麗說 (1) 胡潤富豪榜 (2) 致富 (1) 限量 (1) 案例 (1) 浪潮 (3) 消費互聯網 (15) 消費者 (3) 消費者時代 (15) 能量飲 (1) 財金 (2) 迷你倉 (1) 馬雲 (11) 動畫 (1) 區塊鏈 (4) 商業模式 (14) 國土 (1) 國發會 (1) 捷安特 (1) 教學 (1) 淘汰 (1) 產業互聯網 (8) 產業風雲 (5) 視訊 (2) 移動裝置 (2) 移動寬頻 (3) 第九波 (1) 連鎖管理 (3) 郭台銘 (6) (1) 創業 (9) 媒體 (1) 富豪 (1) 無人機 (3) 稅務 (1) 統計 (2) 華人健康網 (3) 虛擬貨幣 (3) 虛擬實境 (1) 賀寶芙 (2) 越南 (2) 雲端 (12) 雲端硬碟 (1) 微型企業 (1) 微軟 (10) 微軟亞洲研究院 (2) 新加坡 (1) 新年 (1) 新零售 (10) 遊戲 (1) 零售智慧轉型指標 (12) 電子商務 (37) 電信 (1) 電動BIKE (1) 電腦 (8) 鼎新 (2) 團購 (2) 算命 (3) 管理 (2) 網電 (3) 網銷 (7) 裸照 (1) 製造 (1) 價值主張 (1) 導購 (1) 數位轉型 (8) 歐盟 (1) 蔡崇信 (1) 銷售 (3) 機車 (2) 機器人 (6) 橫幅 (1) 獨特 (3) 選品 (1) 錢財 (4) 營銷 (8) 聯盟 (14) 賽事 (3) 趨勢 (21) 鴻海 (3) 職場 (4) 轉移資金 (2) 醫美 (1) 雞肉 (1) 懶人包 (1) 簽證 (1) 霧運算 (1) 蘋果 (1) 蘑菇街 (1) 黨產 (1) A-Team (3) AI (5) APP (1) B88C (2) BAT (2) C2B (4) ERP (1) F1 (3) FB (4) Forbes (3) Google (6) GT (2) HEC (6) HTC (1) IBM (1) IM App (1) Indycar (1) INTERUSH (8) IoT (1) IPO (4) iRacing (1) ISO2015 (1) KMT (1) LINE (2) mail (1) Nascar (1) O2O (10) pchome (1) Twitter (1)

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台灣中小企業立國?恐怕已波濤洶湧

台灣中小企業立國?恐怕已波濤洶湧
by Paul Shih 2018.05.29 HTU via Shutterstock

台灣2016年的中小企業數佔全體97.73%,蠻符合過去一貫的狀況,中小企業立國,沒什麼改變,但據我所知,已波濤洶湧。未來即將有所改變。

上一篇寫到了有關於國際化來臨,人才流動的狀況;今天讓我們反過來,從科技與人才的角度,看台灣的產業結構。根據2017年經濟部中小企業公告,台灣2016年的中小企業數佔全體97.73%,蠻符合過去一貫的狀況,中小企業立國,沒什麼改變,但據我所知,已波濤洶湧。未來即將有所改變。

當巨型企業與微型企業盛行

網路世界發展開始影響各種產業,即使跟網路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產業,也運用ERP是內部管理系統提昇工作效能。在我們了解產業生態之前,可以先從網路IT世界發展邏輯預測未來。

網路根本是去中間化,透過電腦快速運算,讓原本需要很多人力運作的事,轉為程序自動化,造就了兩種從沒發生的情況,贏者全拿(Winner takes all)與一個人一台電腦一間公司。
贏者全拿的典範,莫過於美國Google,大陸BAT(百度、騰訊、阿里),Google2016年全球廣告收支的金額是794億美元,遙勝過臉書的269億美元與美國最大有線電視Comcast的129億美元,這並不意外,因為網路世界,大者恆大。

在大者恆大的同時,微型企業正蓬勃發展。在台灣也漸漸多出許多這樣的微型企業,不管是接案公司也好,少數人成立的電商公司也好,網紅經濟也好(微型企業,在歐盟的定義裡,為10人以下,200萬歐元以下的營業額,視為微型企業)。
客戶與人才,越來越稀缺

既然巨型企業與微型企業盛行,那中小企業為何會有危機呢?答案很簡單:客戶與人才。

因為去中間化,凡事都要有大中小盤廠商的銷售模式,邁向直接銷售給消費者,過程中,錢被Google與Facebook賺走,那台灣本地商怎麼辦?只好靠著薪水凍漲擠出毛利,雖然想轉型,卻又面臨沒人才,
最後就是「溫水煮青蛙」,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1. 最主要的原因是虛擬貨幣的出現。
這邊不討論比特幣或以太幣是否會盛行(因為這只是個開始,價錢並不會影響虛擬貨幣在未來是否佔有一席之地),由於貨幣不需落地,網路交易更為迅速,服務建置更為方便。過去我們強調金流、物流、資訊流三流鼎立,未來資訊流占比將提升不少。

2. 網路世界有新局面,自己的世界觀,自己的金錢觀,自己的社交網絡。
電影《一級玩家》就顯露出,人與人間的距離,已被網路世界改寫,競爭者出現在世界各地。

3. 勞方意識抬頭。
不論政府如何定義界線,不可否認公司的退步,造就薪資停滯。伴隨越來越多外來企業在台成立總部,中小型企業因請不到人而終止運營的可能恐怕越來越高。

綜觀上述,中小型企業面臨轉型並擴張事業,面臨許多新挑戰,或保守鞏固專業,去蕪存菁留下重要幹部的二選一景況。
我不敢說接下來會如何,但對身為資方的我來說,若沒能在市場上找到定位,在這波浪潮下,恐怕也無立身之地。
進與退,何解?

台灣資方應該好好想想這個問題,相較台灣周邊國家(中港日韓),台灣資方太優渥了,我們只是遇到正常資方會遇到的問題。

進~~
轉型或發展生態系,重新釐清上下游,重整資源,有自己產品的,透過網路化與虛擬貨幣,思考怎麼把產品推上國際,重新建立產品生態系。

做服務的,透過網路工具,打造新的服務局面,並非一定要創新,但求更有效率地服務使用者。

退~~
轉往微型企業,去蕪存菁,留下重要的人事物,拾起匠人精神,透過網路媒體社群打響自己的名號,過不了多久,也會有一番局面。

以上的事情都不難想,也不難講,最難的就是執行
轉型要願意投資進新的事業體,更需要找到對的人才支持,轉往微型企業,則需要面對請人走路的尷尬窘境,確實不易。

不管如何,這是台灣世界化的必經之路,今天不走,明天必然被浪沖走,網路正在吃掉這個世界,一點都不意外,但也比想像中的更為需要謹慎以對。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資料
Google營收資料
中小微型企業定義wik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