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麟的搜索引擎

標籤

2017 (6) 246 (1) 4.0 (11) 4C (1) 4P (1) 5G (2) 91APP (1) 二代 (5) 入口網 (1) 土地 (1) 土地公 (1) 大佬 (1) 大數據 (3) 工作證 (1) 工廠 (6) 不動產 (1) 中國 (13) 互聯網 (28) 分紅 (1) 化妝品 (3) 手機 (2) 比特幣 (2) 牛根生 (1) 代工 (2) 北美 (1) 台灣 (6) 奶昔 (1) (2) 生技 (1) 交互式網購 (3) 光棍節 (4) 全聯 (1) 名言 (5) 在地化 (1) 多層次傳銷 (6) 如新 (1) 成功 (5) 早安健康 (1) 百度 (2) 自行車 (2) 行動支付 (1) 行動裝置 (3) 行業洗牌 (1) 佐藤琢磨 (1) 李嘉誠 (2) 車迷觀眾 (1) 亞馬遜 (1) 咖啡 (1) 居家 (1) 林書豪 (1) 物流 (2) 物聯網 (18) 直播 (1) 直銷 (6) 社交 (1) 社群 (5) 花草植物 (1) 阿里巴巴 (8) 保養品 (1) 信息 (5) 品牌 (6) 城市儲存倉 (1) 後淘寶時代 (1) 故事 (1) 活萃司10 (2) 研華 (2) 科技 (20) 美利達 (1) 美食網 (3) 美容 (1) 美麗說 (1) 胡潤富豪榜 (2) 致富 (1) 限量 (1) 案例 (1) 浪潮 (3) 消費互聯網 (15) 消費者 (3) 消費者時代 (15) 能量飲 (1) 財金 (2) 迷你倉 (1) 馬雲 (11) 動畫 (1) 區塊鏈 (4) 商業模式 (14) 國土 (1) 國發會 (1) 捷安特 (1) 教學 (1) 淘汰 (1) 產業互聯網 (8) 產業風雲 (5) 視訊 (2) 移動裝置 (2) 移動寬頻 (3) 第九波 (1) 連鎖管理 (3) 郭台銘 (6) (1) 創業 (9) 媒體 (1) 富豪 (1) 無人機 (3) 稅務 (1) 統計 (2) 華人健康網 (3) 虛擬貨幣 (3) 虛擬實境 (1) 賀寶芙 (2) 越南 (2) 雲端 (12) 雲端硬碟 (1) 微型企業 (1) 微軟 (10) 微軟亞洲研究院 (2) 新加坡 (1) 新年 (1) 新零售 (10) 遊戲 (1) 零售智慧轉型指標 (12) 電子商務 (37) 電信 (1) 電動BIKE (1) 電腦 (8) 鼎新 (2) 團購 (2) 算命 (3) 管理 (2) 網電 (3) 網銷 (7) 裸照 (1) 製造 (1) 價值主張 (1) 導購 (1) 數位轉型 (8) 歐盟 (1) 蔡崇信 (1) 銷售 (3) 機車 (2) 機器人 (6) 橫幅 (1) 獨特 (3) 選品 (1) 錢財 (4) 營銷 (8) 聯盟 (14) 賽事 (3) 趨勢 (21) 鴻海 (3) 職場 (4) 轉移資金 (2) 醫美 (1) 雞肉 (1) 懶人包 (1) 簽證 (1) 霧運算 (1) 蘋果 (1) 蘑菇街 (1) 黨產 (1) A-Team (3) AI (5) APP (1) B88C (2) BAT (2) C2B (4) ERP (1) F1 (3) FB (4) Forbes (3) Google (6) GT (2) HEC (6) HTC (1) IBM (1) IM App (1) Indycar (1) INTERUSH (8) IoT (1) IPO (4) iRacing (1) ISO2015 (1) KMT (1) LINE (2) mail (1) Nascar (1) O2O (10) pchome (1) Twitter (1)

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即將被AI取代的10個職業


即將被AI取代的10個職業

作者:潘乃欣 圖片來源:stocksnap.io
在不久的將來,容易被AI取代的職業有哪些?又有哪些能力是AI學不會、搶不走的?

2012年起,全球電子商務龍頭亞馬遜(Amazon)的訂單數量依舊、物流程序如常,只是理貨的主力不再是人類,而是地上那一台名為“Amazon Robotics”的橘色碟盤狀機器車。

在亞馬遜的倉儲中,這些橘色小兵會自動閱讀訂單內容,接著把商品從貨架取出、移到物流台,供物流人員檢核、出貨。
它們身形雖小,卻能扛重物,且不太需要休息,更不必領薪水。

人類的工作會被AI取代嗎?Google工程總監雷蒙德.庫茲威爾(Ray Kurzweil)預測,如果AI持續發展,到2045年,它將超越人類智慧,許多人的飯碗恐怕也將被淘汰。

今年1月,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發表了〈未來工作:自動化、就業與生產力〉報告,分析自動化(automation)趨勢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報告指出,雖然能被科技全盤取代的職業不超過5%,但在近6成的職業中,至少有30%的工作內容將被自動化。

報告同時建議,如果要評估你的工作是否容易被取代,可從這5個面向來看:

1.專業程度:
比起醫師、律師,如果工作沒有嚴格的入行門檻,也不需專業證照,被取代的機率比較高。

2.創意程度:
相較於作家、設計師,如果工作不必發揮創意,只是處理固定、制式的內容,也是高危險群。

3.管理:
和CEO、人力資源主管相比,如果職位並不涉及管理,只是依據指令作業的基層人員,被取代性大幅提高。

4.溝通複雜度:
如果工作不必像律師、心理諮商師進行複雜的溝通、辯駁,只是簡單、制式的對話,就比較容易被淘汰。

5.可預測的體力勞動:
有別於消防員需機動判斷火勢而採取行動,如果工作步驟制式、明確,則較易被愈來愈聰明、精準的機器取代。

除了產業的整體自動化趨勢,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馬丁學院團隊進一步分析702種職業被自動化的程度。
依據被取代的風險排名,最易被取代的是電銷/客服人員,最不易被取代的是藝術治療師。

牛津大學團隊說明,試問自己在工作中「是否需要自主擬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需要幫助他人」、「工作空間是否不受限制」以及「是否需要頻繁與他人協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就得更加當心自己的職務是否能常存。

在不久的將來,容易被AI取代的職業有哪些?又有哪些能力是AI學不會、搶不走的?

■電銷/客服人員被取代率99.0%

電銷、客服人員的被取代機率居所有職業之冠,最有可能被AI浪潮沖走。隨著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發展,在接下來幾年中,絕大多數的電話行銷工作將可交由機器人執行。

今年7月,新光人壽的24小時線上客服「小新」正式上工,它是一個內建各種保險專業知識的智能機器人,舉凡保險商品、保費繳交、保戶服務等問題,「小新」都能在正式客服人員沒上班時回答。

■快遞/外送員被取代率97.8%

星艦科技(Starship Technologies)研發了「星艦快遞機器人」(Starship Delivery Robot),2016年開始在美國矽谷幫忙餐飲業者送餐,平均15~30分鐘就可完成送餐任務,吸引許多知名連鎖店聘用這群機器人。

在星艦快遞機器人執勤過程中,顧客訂購的餐食放在它封閉的外送箱裡,從手機上收到密碼並正確輸入後,才可以打開箱子取貨。如果多次輸入錯誤,它會自動發送訊息給店家,讓顧客親自與業者對話,確認密碼再重新開鎖取件。

■會計師被取代率93.5%

許多專家預言,財務相關工作很快就會完全自動化。如德國的Smacc公司已發展自動化的會計流程,系統內建的AI能夠自動追蹤發票、成本額度,以及資產流動狀況,更能協助會計師驗證發票、增值稅號與鑑定發票人。這使得會計工作不再繁瑣,人為出錯率跟著大幅降低。

■零售業店員被取代率92.3%

對零售業者來說,推展庫存管理和物流的自動化,必然能節省成本、提高效率。美國Amazon Go無人商店是零售業的創舉,店內沒有員工補貨,也沒有人負責收銀。只需要用手機掃一下QR Code,就可以開始挑選商品,且拿了就走,帳款全靠AI處理,省去排隊結帳的時間,也讓人們預見零售店員可能受到的衝擊。

■導遊被取代率90.6%

2017年起,若想暢遊日本東京,可以輕鬆在羽田機場租一個RoBoHoN,它精通日、中、英3種語言,能帶你遊遍東京30多個著名景點。

這是由夏普(Sharp)開發的機器人導遊,內建完備的GPS,能介紹沿途景點的歷史、特色,還能指示離你最近的車站、出租車等交通資訊,不怕迷路。另外,對它發出「唱歌」或「倒立」等指令,它也會乖乖做出反應,讓旅程更有意思,也讓獨行背包客享受有旅伴的感覺。

■計程車司機被取代率89.4%

2016年,自動駕駛車Uber開始在美國匹茲堡試行計程車服務。Uber認為,如果發展順利,未來10年內將通行於更多城市,逐步取代傳統計程車的地位。

新加坡nuTonomy公司搶先落實自駕車業的遠景,使新加坡成了全世界第一個正式推出自駕計程車服務的國家。nuTonomy規劃在2018年組織無人車隊,提供更普遍的載客服務。如果成真,新加坡的計程車司機可得苦思職業轉型之路了。

■不動產經紀人被取代率86.4%

房屋是高單價商品,消費者在下訂前要參考大量資訊,而不動產經紀人在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2017年4月,台灣房屋開發地產機器人Chatbot,採用了微軟LUIS的語意理解技術,分析消費者購屋意圖,並提供適當資料,讓消費者查詢成交行情、試算房貸,以及取得生活機能等資訊,Chatbot更提供即時問答服務。未來買房時,你比較想徵詢房仲人員,還是問它?

■演員被取代率37.4%

「動畫電影的票房逐年增長,電影場面常由電腦合成的CGI技術製成,愈來愈多虛擬影像變得真實。不久後,我們將能憑技術創造出看起來像真人一樣的電影明星,」因應AI崛起,美國演員艾希頓.庫奇(Ashton Kutcher)曾提出這樣的擔憂,認為演員都該存有被AI取代的危機意識。

■財務分析/理財專員被取代率23.3%

機器人理專取代人類飯碗的預言,恐怕即將發生。美國貝萊德(BlackRock)資產管理公司今年宣布,未來將改用AI來挑選股票,預估裁去40名基金經理人與分析師,以節省人力成本。貝萊德的下一步即是運用大數據技術,開發大量的機器人理財顧問。

在台灣,金管會今年甫通過「自動化理財顧問服務」(Robo-Advisor) 作業要點,多家銀行的機器人理專正式上工,未來理專很有可能都不是人。

■記者被取代率11.4%

「我是一名AI實習記者,任務是將熱門PTT文章寫成新聞草稿,好給辛苦的記者們參考。」今年8月,PTT的實習記者誕生,聲稱自己要寫新聞「讓記者來抄」,證明新聞寫作對AI來說並不成問題。

其實,早在2014年,美聯社就開始運用機器人撰稿平台Wordsmith編寫企業財報新聞。Wordsmith可以在15~20分鐘內,撰寫出一篇約130字的簡短報導,後來更開始撰寫美國職棒大聯盟的體育新聞,衝擊愈來愈多線上記者的飯碗。

5能力, 人類的進擊之道!

面對AI浪潮,《Cheers》整理5種機器取代不了的工作能力,供職業生涯還很漫長的你善加充實,以求自保。

人機合作力

與其仇視AI為搶走工作的敵人,不如與它們合作,各取所長,互補其短。充分了解它們的基本概念、運作邏輯是首要之務。

懂得善用大數據,也是一大利器,例如,服務業透過大數據分析消費者行為,提供更到位的服務品質。

創作(造)力

發揮創意是人類獨有的天賦,機器人無法駕馭無指令可循的創作,因此,必須更加善用大腦思維,體察不具規則性的現象,或是開創前所未有的新局。

舉例來說,AI雖然會撰寫新聞稿,但具有質量、有趣的新聞作品,仍舊得仰賴記者對事物的獨到觀察。

溝通/社交力

機器不理解人的情感,無法像真人那般交流談心、體驗生活的甜酸苦。因此,打造AI取代不了的職務,先從加值和人與人間的互動開始。

例如,未來的導遊如果仍只負責帶團、處理票務,遲早會被AI取代,但若進一步替旅客打造有人情味、有特色的旅行體驗,相信依舊能吸引旅客埋單。

管理決策力

牛津大學馬丁學院團隊分析702種職業易被自動化技術取代的程度,並指出CEO是最不易被取代的職務之一,顯示管理決策力的不可取代性。

學習力

AI需要靠人提供大量資料才能自動進行機器學習,但是你不用!

面對瞬息萬變的環境,若能常保學習新事物的習慣,以及培養快速彙整新知的軟實力,便能永遠領先AI,掌握它們無法觸及的風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