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麟的搜索引擎

標籤

2017 (6) 246 (1) 4.0 (11) 4C (1) 4P (1) 5G (2) 91APP (1) 二代 (5) 入口網 (1) 土地 (1) 土地公 (1) 大佬 (1) 大數據 (3) 工作證 (1) 工廠 (6) 不動產 (1) 中國 (13) 互聯網 (28) 分紅 (1) 化妝品 (3) 手機 (2) 比特幣 (2) 牛根生 (1) 代工 (2) 北美 (1) 台灣 (6) 奶昔 (1) (2) 生技 (1) 交互式網購 (3) 光棍節 (4) 全聯 (1) 名言 (5) 在地化 (1) 多層次傳銷 (6) 如新 (1) 成功 (5) 早安健康 (1) 百度 (2) 自行車 (2) 行動支付 (1) 行動裝置 (3) 行業洗牌 (1) 佐藤琢磨 (1) 李嘉誠 (2) 車迷觀眾 (1) 亞馬遜 (1) 咖啡 (1) 居家 (1) 林書豪 (1) 物流 (2) 物聯網 (18) 直播 (1) 直銷 (6) 社交 (1) 社群 (5) 花草植物 (1) 阿里巴巴 (8) 保養品 (1) 信息 (5) 品牌 (6) 城市儲存倉 (1) 後淘寶時代 (1) 故事 (1) 活萃司10 (2) 研華 (2) 科技 (20) 美利達 (1) 美食網 (3) 美容 (1) 美麗說 (1) 胡潤富豪榜 (2) 致富 (1) 限量 (1) 案例 (1) 浪潮 (3) 消費互聯網 (15) 消費者 (3) 消費者時代 (15) 能量飲 (1) 財金 (2) 迷你倉 (1) 馬雲 (11) 動畫 (1) 區塊鏈 (4) 商業模式 (14) 國土 (1) 國發會 (1) 捷安特 (1) 教學 (1) 淘汰 (1) 產業互聯網 (8) 產業風雲 (5) 視訊 (2) 移動裝置 (2) 移動寬頻 (3) 第九波 (1) 連鎖管理 (3) 郭台銘 (6) (1) 創業 (9) 媒體 (1) 富豪 (1) 無人機 (3) 稅務 (1) 統計 (2) 華人健康網 (3) 虛擬貨幣 (3) 虛擬實境 (1) 賀寶芙 (2) 越南 (2) 雲端 (12) 雲端硬碟 (1) 微型企業 (1) 微軟 (10) 微軟亞洲研究院 (2) 新加坡 (1) 新年 (1) 新零售 (10) 遊戲 (1) 零售智慧轉型指標 (12) 電子商務 (37) 電信 (1) 電動BIKE (1) 電腦 (8) 鼎新 (2) 團購 (2) 算命 (3) 管理 (2) 網電 (3) 網銷 (7) 裸照 (1) 製造 (1) 價值主張 (1) 導購 (1) 數位轉型 (8) 歐盟 (1) 蔡崇信 (1) 銷售 (3) 機車 (2) 機器人 (6) 橫幅 (1) 獨特 (3) 選品 (1) 錢財 (4) 營銷 (8) 聯盟 (14) 賽事 (3) 趨勢 (21) 鴻海 (3) 職場 (4) 轉移資金 (2) 醫美 (1) 雞肉 (1) 懶人包 (1) 簽證 (1) 霧運算 (1) 蘋果 (1) 蘑菇街 (1) 黨產 (1) A-Team (3) AI (5) APP (1) B88C (2) BAT (2) C2B (4) ERP (1) F1 (3) FB (4) Forbes (3) Google (6) GT (2) HEC (6) HTC (1) IBM (1) IM App (1) Indycar (1) INTERUSH (8) IoT (1) IPO (4) iRacing (1) ISO2015 (1) KMT (1) LINE (2) mail (1) Nascar (1) O2O (10) pchome (1) Twitter (1)

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

雲端運算之後是霧運算

沒在開玩笑,雲端運算之後是霧運算
作者 雷鋒網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5 月 12 日 9:42 | 分類 物聯網 , 網路 , 雲端



雲端運算現在風靡一時,隨著網路逐步進入萬物互聯的時代,行業都瞄準著雲端運算和物聯網。2016 年亞馬遜雲端運算業務營收有望達到 100 億美元,微軟則預計其雲端運算業務將在 2018 年前達到 200 億美元。但是,雲端運算之後是什麼呢?

有個假設表示,未來物聯網將給集中企業和雲端資料中心帶來海量的設備原始資料。因此,業界擔憂,企業和雲端公司能夠以多快的速度構建或租用大量的設施來應對不斷增長的荷載?

霧是更貼近地面的雲
有人提出,設備生成的海量資料不應該是被發送到集中的位置,相反的,資料的處理和應用程式的運行會在網路的某個地方以高度分布的方式進行──即「霧運算」,它可能是任何地方,比如集中式資料,網路的邊緣,或介於兩者之間。

「霧運算」這個概念由思科首創,到了 2015 年 11 月,ARM、戴爾、英特爾、微軟等幾大科技公司以及普林斯頓大學加入了這個概念陣營,並成立了非盈利性組織 OpenFog Consortium (開放霧聯盟),旨在推廣和加快開放霧運算的普及,促進物聯網發展。2016 年 5 月 17、18 日,該組織將在普林斯頓大學召開聯盟會議。

霧運算技術採用分散式的運算方式,將運算、通訊、控制和儲存資源與服務分布給使用者或靠近使用者的設備與系統。可以說,霧運算擴大了雲端運算的網路運算模式,將網路運算從網路中心擴展到了網路邊緣,從而更加廣泛地應用於各種服務,是雲端運算概念的延伸。霧運算和雲端運算一樣,十分形象化。雲在天空飄浮,高高在上,遙不可及,刻意抽象;而霧卻現實可及,貼近地面,就在你我身邊。


為什麼思科提出這個概念?
要理解霧運算的意義,我們首先要知道雲端運算的優勢與缺點。相比較之下,集中式的雲端運算允許人們高效、廉價地分享昂貴伺服器資源,減輕企業用戶的負擔。但是,這也意味著每一個人都共用一個資料中心,企業需要建設超大型資料中心,而這就要求購買造價高昂的伺服器。此外,雲端運算對伺服器的高要求,給服務提供者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此外,隨著越來越多依賴雲端運算的智慧裝置的出現,從雲端到行動裝置的資料傳輸變得越來越擁擠,它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問題。

這時,分散式的霧運算恰好彌補了集中式運算在這方面問題的不足。霧運算在地理上分布更為廣泛,而且具有更大範圍的行動性,這讓它適應如今越來越多不需要進行大量運算的智慧裝置。對一些對時間延遲敏感的應用如即時和串流媒體應用中,霧運算也具有更大的優勢。

霧運算並非由性能強大的伺服器組成,而是由性能較弱、更為分散的各類功能計算機組成,滲入工廠、汽車、電器、街燈及人們物質生活中的各類用品。所以,對於思科來說,兜售大量高階的網路設施來連接更多的電腦和資料中心,打造出一個霧運算生態,無疑就是一筆有利可圖的買賣。這可是思科的老本行。

不得不提的是,思科已經在雲端運算革命中出局。
隨著思科的客戶逐漸轉移至雲端,他們需要的網路設備更少。與此同時,像 Facebook、微軟等一些雲端運算營運商巨頭相繼研發出自己的低成本的新網路設施設備。

至於其餘的傳統 IT 玩家,比如英特爾、戴爾、ARM,如果霧運算發展壯大了,他們也會漁翁得利。到處都充滿電腦的情景意味著,廣闊的電腦伺服器、作業系統和晶片的銷售空間。

霧運算能夠生根發芽嗎?
就算發展霧運算初是思科的利己主義計策,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就不會實現了。

「霧」這個概念是新的,但其概念已經由來已久,它曾被稱為「分散式運算」。

許多年前,一家目前已倒閉的公司 Sun Microsystems,其品牌口號就是「網路即電腦」(甲骨文於2010 年收購了該公司)。

電腦產業一直在集中式和分散式運算模式中來回:集中式的(大型機)變成了分散式,現在又回到了集中式上。所以,接下來又會是分散式。

因為,每一種模式解決的是上一種模式產生的問題。集中式運算讓人們可以保持控制並有效共用電腦,但如前文所說,隨著物聯網的到來伴隨著海量級的資料,集中式運算的這個優點最後反而變成為自身的瓶頸。而分散式的霧運算恰好解決了集中式運算出現的問題。

所以說,雲端運算之後,是霧運算。
但不管霧運算生死何如,我們都未能指出其中的業力影響(業力是因果律,每一個原因就有一種結果)。可以說的是,霧運算與雲端運算之間並不存在競爭關係,而是讓更多種類的應用加入到網路運算中,兩者基於同一網路平台相互配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