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麟的搜索引擎

標籤

2017 (6) 246 (1) 4.0 (11) 4C (1) 4P (1) 5G (2) 91APP (1) 二代 (5) 入口網 (1) 土地 (1) 土地公 (1) 大佬 (1) 大數據 (3) 工作證 (1) 工廠 (6) 不動產 (1) 中國 (13) 互聯網 (28) 分紅 (1) 化妝品 (3) 手機 (2) 比特幣 (2) 牛根生 (1) 代工 (2) 北美 (1) 台灣 (6) 奶昔 (1) (2) 生技 (1) 交互式網購 (3) 光棍節 (4) 全聯 (1) 名言 (5) 在地化 (1) 多層次傳銷 (6) 如新 (1) 成功 (5) 早安健康 (1) 百度 (2) 自行車 (2) 行動支付 (1) 行動裝置 (3) 行業洗牌 (1) 佐藤琢磨 (1) 李嘉誠 (2) 車迷觀眾 (1) 亞馬遜 (1) 咖啡 (1) 居家 (1) 林書豪 (1) 物流 (2) 物聯網 (18) 直播 (1) 直銷 (6) 社交 (1) 社群 (5) 花草植物 (1) 阿里巴巴 (8) 保養品 (1) 信息 (5) 品牌 (6) 城市儲存倉 (1) 後淘寶時代 (1) 故事 (1) 活萃司10 (2) 研華 (2) 科技 (20) 美利達 (1) 美食網 (3) 美容 (1) 美麗說 (1) 胡潤富豪榜 (2) 致富 (1) 限量 (1) 案例 (1) 浪潮 (3) 消費互聯網 (15) 消費者 (3) 消費者時代 (15) 能量飲 (1) 財金 (2) 迷你倉 (1) 馬雲 (11) 動畫 (1) 區塊鏈 (4) 商業模式 (14) 國土 (1) 國發會 (1) 捷安特 (1) 教學 (1) 淘汰 (1) 產業互聯網 (8) 產業風雲 (5) 視訊 (2) 移動裝置 (2) 移動寬頻 (3) 第九波 (1) 連鎖管理 (3) 郭台銘 (6) (1) 創業 (9) 媒體 (1) 富豪 (1) 無人機 (3) 稅務 (1) 統計 (2) 華人健康網 (3) 虛擬貨幣 (3) 虛擬實境 (1) 賀寶芙 (2) 越南 (2) 雲端 (12) 雲端硬碟 (1) 微型企業 (1) 微軟 (10) 微軟亞洲研究院 (2) 新加坡 (1) 新年 (1) 新零售 (10) 遊戲 (1) 零售智慧轉型指標 (12) 電子商務 (37) 電信 (1) 電動BIKE (1) 電腦 (8) 鼎新 (2) 團購 (2) 算命 (3) 管理 (2) 網電 (3) 網銷 (7) 裸照 (1) 製造 (1) 價值主張 (1) 導購 (1) 數位轉型 (8) 歐盟 (1) 蔡崇信 (1) 銷售 (3) 機車 (2) 機器人 (6) 橫幅 (1) 獨特 (3) 選品 (1) 錢財 (4) 營銷 (8) 聯盟 (14) 賽事 (3) 趨勢 (21) 鴻海 (3) 職場 (4) 轉移資金 (2) 醫美 (1) 雞肉 (1) 懶人包 (1) 簽證 (1) 霧運算 (1) 蘋果 (1) 蘑菇街 (1) 黨產 (1) A-Team (3) AI (5) APP (1) B88C (2) BAT (2) C2B (4) ERP (1) F1 (3) FB (4) Forbes (3) Google (6) GT (2) HEC (6) HTC (1) IBM (1) IM App (1) Indycar (1) INTERUSH (8) IoT (1) IPO (4) iRacing (1) ISO2015 (1) KMT (1) LINE (2) mail (1) Nascar (1) O2O (10) pchome (1) Twitter (1)

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

BAT戰場之地圖篇:搶佔移動互聯網入口

BAT戰場之地圖篇:搶佔移動互聯網入口

Dengel 2015/03/20 11:14

  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BAT對於地圖入口的征戰格外熱鬧,不管是阿裡收購高德,還是騰訊入股四維圖新,都說明BAT均看好互聯網地圖在作為移動互聯網入口上的重要性,佔據了這一入口,在汽車導航、O2O車聯網智慧硬體等領域均可以進行延伸,想像空間巨大。

  2013年5月,阿裡巴巴向高德注資2.94億美元,獲得28%股份。2014年4月,高德被阿裡以11億美元全資收購,7月,阿裡宣佈高德私有化進程完成。2015年3月13日,俞永福正式出任高德集團總裁,同時,高德創始人成從武和COO張勤將不再擔任高德的管理職務。業內認為,高德正式進入“俞永福時代”,也標誌著阿裡巴巴對高德全面接盤,地圖作為本地生活服務入口成為巨頭交鋒重點。而俞永福的目標是,要在阿裡電商生態系統的海量數據基礎上專注做好產品,力爭甩開對手:百度地圖和騰訊地圖。

  2014年4月7日,停牌一個多月的四維圖新發公告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已經同意中國四維以公開徵集方式協議轉讓所持有的四維圖新部分股份,數量為7800萬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11.28%;2014年05月,四維圖新公佈,控股股東中國四維已與騰訊簽署股權轉讓協議,騰訊11.73億元投資四維,占股11.28%。自此,四維圖新找二股東的行程終於畫上了句號。

  值得注意的是,四維圖新和高德地圖是中國最大的兩家底層資料提供商,佔據了中國底層資料測繪市場9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騰訊入股四維圖新前,高德地圖、騰訊地圖用的是高德提供的地圖資料,而百度地圖、搜狗地圖使用的則是四維圖新提供的地圖資料。有業內人士認為,騰訊通過入股四維圖新,在地圖的底層資料領域“抄了百度的底”。

  2015年3月9日,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發佈《關於登出中國軟體與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單位甲級測繪資質的公示》,稱根據相關測繪法律法規,擬註銷一批單位的測繪甲級資質,其中,網易有道、美斯恩等多家互聯網公司的甲級測繪資質或將被註銷。“我國對地圖測繪資質採用了強制許可的方式,企業如果想要從事地圖測繪業務,必須要取得相應級別的測繪資質證書。”

  根據《測繪資質管理規定》,測繪資質的專業範圍劃分為10種,每種測繪資質的獲得都要達到一定的標準。與互聯網地圖服務有關的資質,主要是“導航電子地圖製作”和“互聯網地圖服務”兩項;而這兩項資質,尤其又以導航電子地圖製作資質“最值錢”。在全國範圍內,這項資質只有高德、四維圖新等公司12家單位獲得。而這一現狀,也就導致了互聯網地圖服務行業的很多資本運作。阿裡收購高德地圖、騰訊入股四維、百度收購長地萬方,都是沖著這些企業的導航電子地圖製作資質去的,希望能參與到電子地圖製作、基礎資料獲取中來。

  目前,BAT的圖商收割格局已形成“百度+長地萬方+道道通”,“騰訊+科菱航睿+四維圖新”,“阿裡巴巴+高德+易圖通”的格局。“缺乏有力的底層數據提供商作為盟友,百度處境有些尷尬。不過騰訊入股的是央企上市公司,對四維圖新話語權及騰訊地圖的幫助有多大還有待觀察。而阿裡收購高德卻是較為划算的買賣,高德是民企,相對更靈活。”

  到此,BAT在圖商方面的搶佔基本完成,這也意味著互聯網地圖行業競爭才剛剛開始。

  地圖將是最好的移動互聯網入口
  實際上在地圖市場上各家的策略略有不同,百度主攻生活服務市場,阿裡巴巴在生活服務和車聯網方面都有,騰訊地圖則主攻車聯網市場。當然,BAT在車聯網和生活服務上都互有滲透點,但是主攻方向不同。

  3月13日,阿裡集團CEO陸兆禧在內部信中宣佈,阿裡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正式擔任高德集團總裁,從僅負責高德移動業務到全面掌管高德。

  2月14日,百度CEO李彥宏的內部郵件顯示,百度架構內兩大獨立事業群——移動雲事業部和LBS 事業群合併為移動服務事業群組,原先與移動雲事業群並列的LBS事業群不復存在,掌管LBS的副總裁劉駿轉向李明遠彙報。

  沒什麼比組織架構調整更能體現一個公司正在進行的戰略佈局和發展態勢。

  從行業整體來看,高德退回此前優勢的LBS陣線,專注導航與位置服務,百度則撤銷了一整個事業部,保守持有大量用戶,從基於直達號繼續發力地圖O2O。從結果來看,百度的地圖O2O計畫暫時擱淺,而高德在放棄O2O策略後,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完成了一次對業務的重組,有爭議,但相當果斷。從各自內部來看,隨著俞永福的上位,高德在阿裡系的地位逐漸上升,而百度地圖則在事業部被撤銷後命運未知,有待李明遠的進一步調整。

  可以說高德和百度在兩年間均有進有退,最直接的影響是兩大手機地圖將在各自集團的地位將發生明顯變化——作為阿裡戰略決策委員會成員之一,俞永福的上位將使得高德在阿裡巴巴的地位更加重要;而隨著百度LBS事業群被合併,作為百度LBS事業部最核心和百度移動最有亮點的產品之一,地位隨之驟降。

  一個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曾經的手機地圖雙雄——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的方向似乎漸行漸遠。在此次雙方調整的背後,我們能看到的是,作為BAT重金投入的移動關鍵入口領域,手機地圖市場競爭版塊正在鬆動和急劇重組,手機地圖兩大發展方向——LBS和O2O之爭逐步明朗。

  手機地圖的“進退”
  正常情況下的高層調整無非兩個原因:戰略調整和業績驅動。從這兩個角度來看,雙方一切都是意料之中。

  2014年2月高德被阿裡巴巴全資收購。同年8月,俞永福出任高德互聯網業務負責人,在其接手高德互聯網業務之後,遂即大幅砍掉了原有O2O業務。從攤大餅的發展模式轉型單品策略,專攻LBS。此後俞永福在各個場合說解為何會大刀闊斧的砍掉所謂O2O業務,而這一做法似乎得到了阿裡內部的高度肯定:陸兆禧在內部信中稱:“俞永福接任後高德互聯網事業部的業務戰略更加清晰專注,使用者規模大幅增長,團隊士氣明顯提升。”雖然此後見諸媒體的仍有因改革而來的負面消息,但從整體上看,高德的思路相對清晰,俞永福也因此得以升任。

  百度對地圖的佈局同樣雄心勃勃,2012年10月,百度地圖從產品部門升級為LBS(即基於地理位置的服務)事業部。隨後該事業部完全承擔起了百度對於線下佈局的工作,先後推出了大量O2O服務,且都以百度地圖作為第一流量入口。彼時,在與高德的較量中百度一直遙遙領先,但其內部一直受人士變動影響。包括從王夢秋到劉峻再到李明遠,百度對於lbs事業部的佈局一直在不斷調整,最終2015年2月,成立兩年的百度LBS事業群再次被調整:合併進李明遠掌管的移動雲事業群,劉駿轉而向李明遠彙報。作為LBS事業群核心產品的百度地圖也隨之納入移動雲事業群,為其他O2O業務導流。

  百度最終將O2O業務押寶在直達號上,而高德則放棄了相關業務。嚴謹的說,兩者對於O2O的嘗試都不成功。此後,百度繼續押寶O2O開始佈局直達號,而高德發力lbs,專注位置解決方案。

  LBS和O2O的分歧
  前年在手機地圖領域的導航免費大戰還被業內人士津津樂道。只是百度地圖與高德地圖的競爭,在去年9月出現了轉折——如上所說,手機地圖行業由此前單純的“O2O大戰”變為“LBS和O2O分化探索”——高德地圖走向LBS,百度地圖繼續深耕O2O。究其原因,核心是兩個產品初建的基因所致,高德一直以來強於地理數據,百度一直以來精於線上商業變現。

  去年9月,俞永福接管高德移動業務後,首次代表高德站到前臺,強調高德地圖將專注出行和位置資訊服務,並承諾三年內不會考慮商業目標。這一時間成為此後高德與百度地圖兩個產品分化的重要分水嶺。

  在俞永福看來,不見得人們需要O2O,但人人都需要出行,LBS是非常典型的移動互聯網增量業務,目前發展處於非常早期狀態。說白了,高德在尋找除了地圖O2O之外與地圖相關且更加貼近日常生活的高頻線上服務。俞永福的選擇也不無道理,BigData的一份數據報告顯示:在互聯網地圖的使用用戶中,路線規劃或查詢、路線導航的用戶最多,分別佔有65.7%和64.6%,再次是搜索未知地點的為53.6%,接下來是“查找周邊生活服務資訊”,而這一需求直接造成消費可能行不大。打車的滲透率相對較高但也只有5.2%的滲透率。

  百度地圖自始至終都是地圖O2O商業化的踐行者,手段是最大化利用百度地圖巨大流量為其他業務導流,目的在於商業化及服務多樣化。此前,百度宣佈全資收購糯米網進軍團購業務,由技術副總裁劉駿入主接管,核心是希望將團購和地圖進行整合,快速實現百度O2O戰略

  直到百度推出直達號後,團購+地圖的策略可以說基本被放棄。而百度地圖再次成為直達號理所當然成為流量入口之一,這也被看做是LBS事業部合併到移動雲事業部的前兆。百度內部人士透露,合併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打造O2O閉環,加速商業化進程。李彥宏期望在移動商業化上很有經驗的李明遠,能夠幫助LBS業務儘快實現規模化營收,緩解外部競爭壓力。

  從目前雙方發展態勢來看,雙方依然漸行漸遠各管一攤:百度繼續押寶O2O,高德則深耕高頻LBS服務

  顛覆者和攪局者
  顯然,僅百度高德的角度來講,格局已然明朗。高德深耕LBS,百度繼續摸索O2O。而當一個行業市場正處在重組契機,新的市場機遇將在此出現,攪局者們也會蜂擁加入。

  在地圖導航領域,百度地圖發力較早,在手機地圖產品上和高德地圖形成兩強格局。而在底層數據領域,國金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高德和四維圖新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兩家地圖資料供應商,兩者合計佔據超過90%以上的地圖資料市場份額。這樣的格局持續多年。

  阿裡收購高德,開始改變了市場僵持之勢。之後,另外一家擁有極強實力的數位地圖供應商四維圖新也已經成為騰訊的盤中——在移動互聯網地圖,地圖地圖已經成BAT的香饃饃,騰訊也在悄然發力地圖領域,其整體策略方向更近似于高德,偏向於出行和位置資訊服務等基礎功能。

  從目前來看,騰訊地圖本身的發力不如百度高德明顯,也並未介入各類爭端,但騰訊也因此做了一把後來的攪局者——直接插入地圖資料領域,從底層進入這一市場,用以支撐自身的產品和服務。對於高德而言,騰訊進駐地圖資料後端市場進一步加劇了地圖後市場的競爭,而對於百度而言,此前業內曾傳聞四維將停止為百度地圖輸送資料,若此言為真則百度地圖的資料供應相對尷尬。

  底層資料之爭將成為騰訊、高德、百度三家地圖巨頭的新競爭點。騰訊前段發力較緩仍待補足,高德擁有前後端能力相對穩妥,百度則需要迅速補足底層資料短板並找到地圖O2O的新模式。

  BAT集體參戰車聯網
  在三大巨頭中,百度以百度地圖切入,更打破了“無人駕駛”只能是國際巨頭專利的限制,堪稱BAT中的技術派。而利用“高德地圖+系統+娛樂應用”這套組合拳,阿裡在車聯網中各個層級中的佈局與打法顯得更為周全。

  相比之下,作為坐擁5億微信用戶的互聯網超級霸主騰訊,此前態度一直不溫不火,是最晚涉足車聯網領域的,卻以兩大舉措迅速完成了對該領域的佈局。

  2014年5月5日,騰訊在 “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發佈了首個車聯網智慧硬體產品路寶盒子,插入汽車相應介面,手機上的APP就會通過藍牙方式與盒子連接,實現汽車與騰訊雲服務的互聯,專攻車載自動診斷系統。

  同月,騰訊與專業地圖業務公司北京四維圖新科股份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以11.73億元投資四維圖新,持股11.28%,成為繼四維圖新12.58%股份之後的第二大股東。車聯網競賽中,地圖數據是一大制勝關鍵。四維圖新2014年半年報顯示,其在車載導航地圖市場中佔據了60%以上的市場份額

  作為社交領域的無敵手,騰訊同樣希望在車聯網中複製自己在社交上的優勢,而越來越多的汽車公司也開始注重打造汽車娛樂平臺。日前,福特與騰訊進行談判,希望將微信引入福特平臺,上海通用汽車也與騰訊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騰訊旗下的微信平臺、騰訊視頻、騰訊遊戲等進行全方面合作。

  隨著IT和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汽車獨有的“孤島”屬性正在被逐步瓦解。除導航之外,在這個安全至上和娛樂至上的年代,消費者對汽車有著與以前不同的需求。而汽車則在多種需求的倒逼下,從簡單的代步工具成為了滿足安全性、娛樂性等諸多需求的科技產品,汽車智慧化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研究資料顯示,2015年將有60%的汽車配備車聯網技術,到2020年90%的汽車將具備互聯網接入功能,到2018年車聯網所占市場規模將達400億美元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志勇稱:“BAT佈局車聯網的目的不在於從中盈利,而是為了搶奪分發入口這個先機。開發車聯網的產品,是為了爭奪越來越龐大的汽車用戶,將其作為未來小額貸款、商城、資料庫等領域增長的潛在市場空間,這是BAT拓展車聯網的意義,他們是要建立一個生態鏈。”【作者:綜合整理 來源:創業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