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麟的搜索引擎

標籤

2017 (6) 246 (1) 4.0 (11) 4C (1) 4P (1) 5G (2) 91APP (1) 二代 (5) 入口網 (1) 土地 (1) 土地公 (1) 大佬 (1) 大數據 (3) 工作證 (1) 工廠 (6) 不動產 (1) 中國 (13) 互聯網 (28) 分紅 (1) 化妝品 (3) 手機 (2) 比特幣 (2) 牛根生 (1) 代工 (2) 北美 (1) 台灣 (6) 奶昔 (1) (2) 生技 (1) 交互式網購 (3) 光棍節 (4) 全聯 (1) 名言 (5) 在地化 (1) 多層次傳銷 (6) 如新 (1) 成功 (5) 早安健康 (1) 百度 (2) 自行車 (2) 行動支付 (1) 行動裝置 (3) 行業洗牌 (1) 佐藤琢磨 (1) 李嘉誠 (2) 車迷觀眾 (1) 亞馬遜 (1) 咖啡 (1) 居家 (1) 林書豪 (1) 物流 (2) 物聯網 (18) 直播 (1) 直銷 (6) 社交 (1) 社群 (5) 花草植物 (1) 阿里巴巴 (8) 保養品 (1) 信息 (5) 品牌 (6) 城市儲存倉 (1) 後淘寶時代 (1) 故事 (1) 活萃司10 (2) 研華 (2) 科技 (20) 美利達 (1) 美食網 (3) 美容 (1) 美麗說 (1) 胡潤富豪榜 (2) 致富 (1) 限量 (1) 案例 (1) 浪潮 (3) 消費互聯網 (15) 消費者 (3) 消費者時代 (15) 能量飲 (1) 財金 (2) 迷你倉 (1) 馬雲 (11) 動畫 (1) 區塊鏈 (4) 商業模式 (14) 國土 (1) 國發會 (1) 捷安特 (1) 教學 (1) 淘汰 (1) 產業互聯網 (8) 產業風雲 (5) 視訊 (2) 移動裝置 (2) 移動寬頻 (3) 第九波 (1) 連鎖管理 (3) 郭台銘 (6) (1) 創業 (9) 媒體 (1) 富豪 (1) 無人機 (3) 稅務 (1) 統計 (2) 華人健康網 (3) 虛擬貨幣 (3) 虛擬實境 (1) 賀寶芙 (2) 越南 (2) 雲端 (12) 雲端硬碟 (1) 微型企業 (1) 微軟 (10) 微軟亞洲研究院 (2) 新加坡 (1) 新年 (1) 新零售 (10) 遊戲 (1) 零售智慧轉型指標 (12) 電子商務 (37) 電信 (1) 電動BIKE (1) 電腦 (8) 鼎新 (2) 團購 (2) 算命 (3) 管理 (2) 網電 (3) 網銷 (7) 裸照 (1) 製造 (1) 價值主張 (1) 導購 (1) 數位轉型 (8) 歐盟 (1) 蔡崇信 (1) 銷售 (3) 機車 (2) 機器人 (6) 橫幅 (1) 獨特 (3) 選品 (1) 錢財 (4) 營銷 (8) 聯盟 (14) 賽事 (3) 趨勢 (21) 鴻海 (3) 職場 (4) 轉移資金 (2) 醫美 (1) 雞肉 (1) 懶人包 (1) 簽證 (1) 霧運算 (1) 蘋果 (1) 蘑菇街 (1) 黨產 (1) A-Team (3) AI (5) APP (1) B88C (2) BAT (2) C2B (4) ERP (1) F1 (3) FB (4) Forbes (3) Google (6) GT (2) HEC (6) HTC (1) IBM (1) IM App (1) Indycar (1) INTERUSH (8) IoT (1) IPO (4) iRacing (1) ISO2015 (1) KMT (1) LINE (2) mail (1) Nascar (1) O2O (10) pchome (1) Twitter (1)

2017年3月9日 星期四

馬雲:中美兩國,不該、也不會發生貿易戰

馬雲:中美兩國,不該、也不會發生貿易戰


圖為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 / 圖片來源:劉國泰
作者:吳怡靜整理/本文出自天下雜誌WEB ONLY ● 2017-03-02 ● 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一月底舉行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焦點是來了「最大咖」:首度有中國最高領導人出席,發表主題演說。

習近平宣示中國將堅持全球化,抗拒孤立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捨我其誰的氣勢,贏得了與會人士一片歡迎。「將習近平視為自由貿易的標誌人物,顯得頗具諷刺性,」《紐約時報》觀察。

但不可否認,世界秩序正在改寫,中國面臨大好機遇。

今年到達沃斯開講的大人物,除了習近平備受矚目,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接受美國記者專訪,也成為人氣最高的一場對話。只見會場擠滿聽眾,大家都想知道馬雲又說出什麼驚人言論。

尤其,他才剛去紐約,見了川普,雙方談了些什麼,他如何看待美中貿易問題、川普對中國的指控?

他對未來有什麼獨到的看法和建議?以下是訪問的部份摘要:
---------------------
這次與川普的會面很有收穫,比我預期的結果還要好。

原先,我看了新聞報導,聽到很多關於他的評論,但去見他時,他很虛心傾聽我說的話,所以我對會面很滿意,後來他還說,「傑克(馬雲英文名),讓我陪你下樓,」他應該也很滿意吧。

他談到小企業、農產品、中美貿易等,而我提出如何透過阿里巴巴平台,幫助美國的小企業把產品銷售到中國和亞洲,這樣可以替美國創造許多就業機會。

我沒有要雇用百萬美國人
阿里巴巴總共也只雇用四萬五千個員工,我們沒有要雇用一百萬個美國人,我無法想像要如何管理這麼多人。(笑聲)

美國是個言論自由的國家,所以川普要怎麼說都可以(編按:川普指控中國操縱匯率,美國人的工作被中國、墨西哥搶走等),這點我尊重。但我有自己的看法,我跟他並未在中美貿易或匯率操縱問題上爭辯,而是同意要幫助美國中西部農業、小企業出口到中國。

我想說的是,三十年前我大學畢業,當時美國有個很棒的策略,把製造業外包到中國、墨西哥,把服務業外包到印度,也就是《世界是平的》一書講到的,美國人只需掌握智慧財產、技術和品牌,較低階工作就讓其他國家去做。我認為這是偉大的策略。

第二,美國的跨國企業、前一百大企業,都從全球化賺了大錢。我記得大學剛畢業時,想買摩托羅拉的呼叫器,得花二五○美元,我那時做老師的月薪也不過十美元,而每個呼叫器晶片的成本,只有八美元。

過去三十年,IBM、思科、微軟這些公司賺到的利潤,比中國四大銀行賺到的加起來還多,也比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公司加起來還要多。三十年來他們的市值也都倍數成長。

但是,這些錢都到哪裡去了?我是商人,向來很關心資產負債表,錢從哪裡來?又去了哪裡?過去三十年,美國打了十三場戰爭,花費高達十四.二兆美元。如果能把這些錢的一部份,拿來投入基礎建設,幫助白領和藍領勞工,不是很好嗎?

同時我也好奇,我年輕時總是聽人說,美國有福特、波音這些大型製造業公司,但最近二十年來,大家的話題變成了矽谷和華爾街,錢都跑到華爾街去了。

二○○八年金融危機爆發,光在美國就蒸發了十九.二兆美元的財富,更在全球各地摧毀了三千四百萬個工作。如果美國能把流向華爾街的錢,拿來投資國內中西部,發展當地的產業,就會帶來很大改變。

所以,並非其他國家偷走了美國人的工作,而是你們(美國)的策略出了問題,你們沒有把資金做合適的分配。

全球化是很棒的東西,當初也是美國等已開發國家,教我們(中國)如何全球化。我還記得中國加入WTO時,大家都擔心外國產品進來後,會摧毀中國的產業,讓很多人失業。當時你們說服了中國接受全球化,結果,現在你們卻開始怪罪全球化。

我認為全球化是好的,但有必要改進,川普也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的是包容普惠(inclusive)的全球化。一百多年前,全球化掌握在幾個君王的手上;三十年前,全球化變成由六萬家大企業所控制。未來三十年,我們是否可以支持六百萬家企業在全球做生意?這樣才是普惠的全球化。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對於習主席在演說中做出的承諾感到高興,他說中國作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應該負起責任。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中國領導人做出量化的承諾:未來五年,我們將進口八兆美元的商品。我聽了很興奮,因為中國正從出口向進口轉型,這個具體目標若能達成,對中國和世界都會帶來巨大改變。

貿易一停止,戰爭就開始
我認為中國和美國永遠不該打貿易戰,兩國也不會發生貿易戰。我們應該給川普總統一些時間,他是個想法開明的人,他在傾聽大家的聲音。發動戰爭非常容易,結束戰爭卻很困難,有時甚至不可能,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結束了嗎,沒有。

我相信一件事:當貿易停止時,戰爭就會開始。貿易讓人們開始溝通,讓文化和價值得以交流。如果中美兩國能夠達成協議,那麼,就算你要毀掉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我也樂意,如果這麼做可以阻止貿易戰的話。

你怎能想像,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發生貿易戰?這對兩國、對世界都將是一場災難,我們應該盡一切力量阻止它發生。

阿里巴巴有一套系統,可以教電腦學會怎麼辨別假貨,辨識支付寶上面的詐騙。我們已經做了十年,現在大家說,這就叫做AI人工智慧。(笑聲)

八年前,我們認為,阿里不只是電商,更應該是一家數據公司,因為我們有消費者、製造商、物流公司、交易等資料。但要如何使用資料,造福社會?中國很多小企業都有很好的信用,卻沒有一套適合他們的信用系統,能不能利用我們的資料,建立一種信用評分制度?

談戀愛?先看芝麻評分
「芝麻信用」推出以來,效果非常強大。每個使用阿里服務的小企業和個人,我們都給一個信用評級。幾年來,我們讓五百萬家小企業得到了貸款,而他們可能只借五千美元。

三分鐘決定是否放款,一秒鐘入帳,不需任何人審核,這就是我們所謂「三一○」貸款流程。

不只這樣,芝麻信用還可以用在戀愛交友上,例如,丈母娘對未來女婿說,你要跟我女兒談戀愛?先給我看你的芝麻信用評分(全場大笑)。貸款人如果不還錢,評分就會降低,他們將無法租房。你如果買賣假貨,芝麻信用也會發現。這就是我們想要打造的系統。

最後我想建議,所有政府都應該注意三件事。
第一,未來三十年對全世界非常重要。
每一波科技革命都需要五十年:前面二十年,科技公司登場;後面三十年,進入科技應用,我要呼籲大家,把重點放在未來三十年。過去二十年,我們有了eBay、亞馬遜、臉書、阿里巴巴、Google這些公司,很好,但最重要的是讓科技更有包容性,才能推動世界改變。

第二,注意三十歲這一代的人,因為他們是網路世代,他們會改變世界,成為世界的建造者。

第三,我們要注意那些員工不到三十人的小企業。

三十年(未來)、三十歲(世代)、三十人(公司),掌握這些關鍵,將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