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產業10年大計 台灣宣佈追趕工業4.0作者:賀桂芬 2015-06-07 Web Only
困坐愁城的台灣經濟,亟需掘一口新的井。
行政院長毛治國5日宣佈,追趕工業4.0確定訂為台灣產業轉型的國家策略。
生產力4.0,鎖定九大產業,十年內追求人均產值提升30%以上,產業附加價值提升15%,以擺脫代工宿命,推動台灣成為亞太地區高值生產力的領導者。
面對德國的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儘管為了避免使用德國的「工業4.0」,政府換了個說法,為台灣產業轉型十年大計取名「生產力4.0」,工研院副院長張所紘說:「其實就是工業4.0」啦。
台灣代工模式的困境和大陸紅色供應鏈崛起的侵蝕,下修的景氣和明顯衰退的企業獲利,在在都顯示,台灣的產業轉型需求已經相當緊迫。
由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親自主持的為期兩天「生產力4.0科技發展策略會議」5日閉幕,和以往類似會議只有經濟、科技部會參與不同,生產力4.0會議仿效德國,教育部一開始便加入,從人才供應面思考及配合台灣產業結構轉型的需求。
據了解,過去三個月以來,行政院密集大規模徵詢產、學、研界人士,凝聚台灣產業朝工業4.0轉型的共識,很多資通訊產業、電子電機業和機械業大廠的老闆們,都被請去「喝咖啡」,諮詢業者的處境和期望。
9大行業 朝4.0狂奔
經過層層討論、建議,兩天的策略會議端出的方案,據了解,鎖定製造業的機械設備、金屬加工、運輸工具、3C、食品和紡織,服務業的物流、醫療,以及農業,一共九大行業,推動生產力4.0,利用智慧機器人鏈結物連網及巨量資料技術,推動九大行業轉型。
面對現實,東台精機集團董事長嚴瑞雄指出,別說4.0,台灣很多產業和企業,3.0都還沒有畢業。「台灣每小時產值確實不夠好,這主要是因為數位工具使用不夠、數位知識平台不強,所以時間都花得很長。如何把數位知識能力的平台建立起來,是台灣的挑戰,」張所紘指出。張所紘指出,工研院日前帶隊參觀福特汽車在美國的4.0工廠,裡面用的都是德國設備,顯示工業4.0的發展,美國輸給德國,日本又輸給美國。中國大部份企業則是還處在2.0的時代,但中國版的工業4.0「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企圖心和決心,讓中國在這場競賽中一定會有一席之地。
大國要變強國 中國要追美趕德
不久前,主導中國製造2025中工業4.0計劃的中國工程院率團到工研院參訪,透路大陸盤點全世界各國的4.0位階,「他們把各國分成幾個方陣,美國和德國是第一方陣,日本在第二方陣,中國、英國、法國和韓國在第三方陣,而中國自認在第三方陣的前面」張所紘指出。
中國製造業2025計劃,鎖定三階段目標要將中國從製造業大國推上製造業強國:
第一階段,2025年中國製造業進入世界第二方陣,邁入製造強國行列;
第二階段,2035年中國製造業將位居第二方陣前列,成為名副其實的製造強國;
第三階段,2045年中國製造業可望進入第一方陣,成為具有全球引領影響力的製造強國。
3.0沒畢業 台灣距離4.0有多遠?
根據工研院的研究,台灣在彈性化製造能力、製程自動化和資訊化,以及機器人應用這三個階面的應用,介於2.0到3.0之間,其它層面都只達到2.0。
台灣製造業離4.0有多遠?
在工業機器人使用的密度上,據世界機器人協會(World Robotics)的評比,韓國高居世界第一,每萬人使347台,日本和德國都還在韓國之後。而台灣每萬人只有 129台,全球居第十,亞洲居第三。另外,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台灣製造業的附加價值,平均只有20%,比起美日德的32%以上,足足低了1/3。生產力4.0,計劃在十年內,將台灣的製造業附加價值提升15個百分點,到達美日德的水準。台灣50年榮枯 就在此關鍵一役
過去台灣錯過了數位化與互聯網的大浪,如今各國為將製造業拉回自己家院子,
兵家必爭的工業4.0三大關鍵產業:
電子電機、機械及資通訊業,正好是台灣的強項,在台灣都擁有完整的供應鏈,跨界整合的成敗,攸關台灣未來五十年的榮枯。此一關鍵戰役,台灣只能贏,不能輸,因為如果戰敗撤退,後面已是懸崖。
慕容明 ·
台北市
這種東西千篇一率只是笑話,你醫療沒投資 教育沒投資 就沒人才,沒改革, 缺水缺電
難道你想你這是架空小說嗎? 沒人才你想搞工業4.0 胡扯吧
機器不用人修 ,不用程式, 不用操作?
還有什麼1人2人薪 3人工 ,笑話嗎,你當老闆你會加薪 ,胡扯 給機器人加薪?
老闆也不是機器人,自己的利益最大 你說一人領兩人薪 做得到?
你台灣只是在搞民粹而已 , 根本就沒有整體的思考 思路......查看更多
讚 · 回覆 ·
5 · 2015年6月8日 11:55

Samuel Wang ·
中一中
慕容明 閣下一語道破 今日臺灣困境!"譬如你想蓋五星旅館 收費提高了
服務水準跟不上 服務人員 22k 你只是想弄個形式賺錢 你的價值沒有真正提高"
讚 · 回覆 · 2015年6月8日 14:06

Vincent Hsieh ·
台北市
工業化3.0 代表著, 政府要有配套, 對於那些空缺出來的人力.....
(其實台灣弄到...3.0已經很困難了....)
讚 · 回覆 · 2015年6月8日 13:22

Samuel Wang ·
中一中
Vincent Hsieh · (其實台灣弄到...3.0已經很困難了....)其他國家也一樣困難重重!!!看誰先突破!!!
讚 · 回覆 ·
1 · 2015年6月8日 14:10

Samuel Wang ·
中一中
昔有李國鼎-臺灣科技之父!
今日台灣50年榮枯!就在此關鍵一役!
電子電機、機械及資通訊業,合則勝!!!!
過去台灣錯過了數位化與互聯網的大浪,如今各國為將製造業拉回自己家院子,兵家必爭的工業4.0三大關鍵產業:電子電機、機械及資通訊業,正好是台灣的強項,在台灣都擁有完整的供應鏈,跨界整合的成敗,攸關台灣未來五十年的榮枯。此一關鍵戰役,台灣只能贏,不能輸,因為如果戰敗撤退,後面已是懸崖。
michael:
慕容明 ·
台北市
這種東西千篇一率只是笑話,你醫療沒投資 教育沒投資 就沒人才,沒改革, 缺水缺電
難道你想你這是架空小說嗎? 沒人才你想搞工業4.0 胡扯吧
機器不用人修 ,不用程式, 不用操作?
還有什麼1人2人薪 3人工 ,笑話嗎,你當老闆你會加薪 ,胡扯 給機器人加薪?
老闆也不是機器人,自己的利益最大 你說一人領兩人薪 做得到?
你台灣只是在搞民粹而已 , 根本就沒有整體的思考 思路......查看更多
讚 · 回覆 ·


Samuel Wang ·
中一中
慕容明 閣下一語道破 今日臺灣困境!"譬如你想蓋五星旅館 收費提高了
服務水準跟不上 服務人員 22k 你只是想弄個形式賺錢 你的價值沒有真正提高"
讚 · 回覆 · 2015年6月8日 14:06

Vincent Hsieh ·
台北市
工業化3.0 代表著, 政府要有配套, 對於那些空缺出來的人力.....
(其實台灣弄到...3.0已經很困難了....)
讚 · 回覆 · 2015年6月8日 13:22

Samuel Wang ·
中一中
Vincent Hsieh · (其實台灣弄到...3.0已經很困難了....)其他國家也一樣困難重重!!!看誰先突破!!!
讚 · 回覆 ·


Samuel Wang ·
中一中
昔有李國鼎-臺灣科技之父!
今日台灣50年榮枯!就在此關鍵一役!
電子電機、機械及資通訊業,合則勝!!!!
過去台灣錯過了數位化與互聯網的大浪,如今各國為將製造業拉回自己家院子,兵家必爭的工業4.0三大關鍵產業:電子電機、機械及資通訊業,正好是台灣的強項,在台灣都擁有完整的供應鏈,跨界整合的成敗,攸關台灣未來五十年的榮枯。此一關鍵戰役,台灣只能贏,不能輸,因為如果戰敗撤退,後面已是懸崖。
michael:
台灣不是沒設備是沒人才,因為學歷高的在美國不回台,不再美國的高學歷人才則被中國吸收
剩下高經驗沒學歷的達人,也因為學歷不高被台灣企業拋棄了,台灣企業想升級,自求多福~~~
有設備沒軟體才是台灣企業主的悲哀!!!!
台灣生產力4.0只是口號根本沒有落實到產業,而且大家所言都是針對設備和智能結構~~其實真正的問題在在銷售和服務,台灣官員可能不知道物聯網和互聯網的分別吧!!台灣的企業主也不是很關心中高階的專業能力,他們講求高學歷和多國語言,這些沒有高經歷的達人就這樣被掩沒了,這是台灣企業最大的損失,搞不清楚千里馬是什麼???悲哀!!!真的不知道是企業主還是人事應徵主管的問題???我的看法就是目標工業3.0才升級4.0,因為台灣傳產的格局大部分在2.0,另外雲端運算的提升才能跟得上3.0,我是實務派的,真的提升有那樣難嗎???20年前我去日本受訓時那家工廠就是接近無人化工廠,想想台灣落後的還真的不是很少~~~有經驗有專業的人都被埋沒了!可悲的台灣!!!
michael
剩下高經驗沒學歷的達人,也因為學歷不高被台灣企業拋棄了,台灣企業想升級,自求多福~~~
有設備沒軟體才是台灣企業主的悲哀!!!!
台灣生產力4.0只是口號根本沒有落實到產業,而且大家所言都是針對設備和智能結構~~其實真正的問題在在銷售和服務,台灣官員可能不知道物聯網和互聯網的分別吧!!台灣的企業主也不是很關心中高階的專業能力,他們講求高學歷和多國語言,這些沒有高經歷的達人就這樣被掩沒了,這是台灣企業最大的損失,搞不清楚千里馬是什麼???悲哀!!!真的不知道是企業主還是人事應徵主管的問題???我的看法就是目標工業3.0才升級4.0,因為台灣傳產的格局大部分在2.0,另外雲端運算的提升才能跟得上3.0,我是實務派的,真的提升有那樣難嗎???20年前我去日本受訓時那家工廠就是接近無人化工廠,想想台灣落後的還真的不是很少~~~有經驗有專業的人都被埋沒了!可悲的台灣!!!
michae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